上接:《北京:偶然发现的曹雪芹老屋》
本集介绍《曹雪芹家世》展览的【千古风流】部分
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夕,曹雪芹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给后人的《红楼梦》却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巧的结构、优美的文笔、丰富的内容,令无数的读者陶醉痴迷。
《红楼梦》的成功还在于,它让“小说”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重视。许多知识分子沉迷在《红楼梦》描写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这部著作进行不懈的评论、欣赏和研究,产生了诸如“题咏派”、“索引派”、“考证派”等不同的学术流派,形成了近代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红学”。
《红楼梦》还深刻影响了国人的审美、戏曲、绘画、壁画、雕刻、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均采用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红楼梦》题材,这些形式一并组成了蔚为大观的“红楼梦艺术”。
《红楼梦》在清乾、嘉之间走出国门。它追问人生意义的深刻主题,以及对清代中国社会包罗万象的如实描绘、对人类情感细致入微的描写,迅速受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喜爱。目前,《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著作,已经被译成数十种语言、近百种版本,在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广为传播。
千古风流
壹 《红楼梦》的传播
下图、《红楼梦》的早期手稿,原来只在曹雪芹的亲朋好友之间传阅。一开始,他们在曹雪芹的手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至乾隆十九年(1754),署名为“脂砚斋”的亲友,将诸人批评过的曹雪芹《红楼梦》手稿进行“抄阅再评”,并自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其后,曹雪芹的其他亲友也开始抄录《红楼梦》。曹雪芹生前至少有甲戍本、乙卯本、庚辰本三个抄本在亲友小范围内流传。曹雪芹逝世后,《红楼梦》逐渐流传到社会上。大家争睹奇书,一时间,抄阅者众,以致“洛阳纸贵”。大量而踊跃的阅读需求,还催生出以抄录《红楼梦》牟利的行业,市场上一部手抄本《红楼梦》,其价可抵数十两白银。
下图、 现存的《红楼梦》早期“脂本”系列抄本
下图、程、高本《红楼梦》
早期的《红楼梦》抄本只有八十回,部分本子上还有一百二十回的目录。喜爱《红楼梦》的程伟元以为,既有一百二十回目录,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本子应该还能找到,于是尽力寻觅。
数年间,程伟元陆续寻得三十余卷八十回后的文字。程伟元认为,他所得到的八十回后文字虽多有漫漶,但结构、情节基本可以前后接榫,遂邀请好友高鹗和自己一起加以整理、修补。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高将整理出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在正文前加以“绣像”,交由萃文书屋用木活字排印,以《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名义面市。次年,他们又将重新整理的本子印刷出版。两个版本有两万余字的不同,学界一般将乾隆五十六年本称作“程甲本”,五十七年本为“程乙本”。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的出现,使《红楼梦》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加之印刷数量相对较多,受到阅读者的欢迎,极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流传。
下图、上: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伟元序
序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祗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祗八十卷读者颇以为忏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坟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檐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当属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誌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 小泉程伟元识
下、“绣像红楼梦”和“程乙本红楼梦”印刷板、成书
贰 《红楼梦》研究
下图、上、清代《红楼梦》研究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一百二十回《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红楼梦》的传播,也使《红楼梦》告别了只有少数人可以阅读的历史。
数十年间,《红楼梦》风行海内。嘉、道年间,京师士大夫家庭几乎家置一本。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阅读、谈论《红楼梦》成为一时风尚。
清人还对《红楼梦》的主题、写作技巧、小说背后的“本事”以及小说的作者和家族情况等进行探讨。这些探讨涉及了《红楼梦》研究的主要议题,对其后的《红楼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 清代《红楼梦》的主题研究
受理学的影响,不少研究者都认为,《红楼梦》系作者阐释自己理解“理”的一部书籍。
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指出,《红楼梦》是宣传“道”的著作,一书全说人生如梦,“全部最关键是‘真假’二字”。
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则认为:“《红楼》一书,又惟脍炙人口,亦且镌刻人心,移易性情,较《金瓶梅》尤造孽,以读者但知正面,不知反面也。”他作批评的目的就是:“使作者正意,书中反面一齐涌现,夫然后闻者足戒、言者无罪。”
也有的研究者认为,《红楼梦》系一部写“情”之书,如花月痴人《红楼幻梦》即云:“作者是书,盖生于情,发于情……终不能忘乎情。惟不忘乎情,凡一言一事,一举一动,无在而不用其情,此之谓‘情书’”。
下图、表:清代《红楼梦》的本事研究
下图、下:清以后的《红楼梦》研究
清代晚期,西方思想和研究方式传播到中国,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新的思想与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一种新的思潮。民国以后,这种思潮越发汹涌。
《红楼梦》的研究,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在《红楼梦》的主题、本事、作者三个方面先后出现了三部著作: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和胡适之的《红楼梦考证》。
由于三位作者都博学多才,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因而这三部著作对《红楼梦》研究史和中国近代学术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波及到现代《红楼梦》研究。
上: 《红楼梦》的续书
程本《红楼梦》中,宝玉出家、黛玉泪尽而亡、宝钗青年守寡、探春远嫁、妙玉身陷泥淖等情节,基本依据了太虚幻境“薄命司”册子上诸钗的宿命为线索,保持了小说的悲剧结局。
出于对小说中人物的喜爱和对悲剧结局的不满,不少知识分子纷纷对《红楼梦》的结局进行改写或续编。早在乾嘉之交,就有了逍遥子三十回的《后红楼梦》;其后,又陆续出现了《续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等三十余种。除续书外,还有《红楼梦》仿作二十余种传世。
下图、上左:王国维与《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系清末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认为:人生即是欲望,即是痛苦,唯有出世方可解除这种痛苦。《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这种人生本质和解脱方式的书籍,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红楼梦评论》发表后,并没有在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著名红学家李长之对《红楼梦评论》评价极高,认为王国维是第一位会鉴赏《红楼梦》的人。
上右:蔡元培与《石头记索引》
蔡元培,字鹤卿,号孓民,浙江绍兴人。蔡元培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颇负盛名的学问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红楼梦》的研究者,有《石头记索引》传世。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名称、事迹、品行的研究,蔡元培认为:《红楼梦》系“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石头记索引》出版之后,影响极大,数年间先后六版发行。
下:胡适之与《红楼梦考证》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红楼梦考证》一文撰就于一九二一年;其后,胡适又陆续发表文章,对其中观点进行修正、补充。胡适确定,曹雪芹系《红楼梦》的作者,并对曹雪芹的身世进行考证;进而认为:《红楼梦》系曹雪芹的“自传”,老老实实的描写了一个家庭的由盛而衰的过程。胡适还指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补作。
虽然,胡适的研究成果很多值得商榷,但当时学界普遍接受了他的观点。胡适还带动了顾颉刚、俞平伯、周汝昌等人对《红楼梦》的研究。胡适对这个近现代《红楼梦》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图、上: 鲁迅和《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笔名,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对《红楼梦》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中国小说史略》和其他一些著述中。鲁迅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的高度上,给予了《红楼梦》很高的评价。鲁迅认为,《红楼梦》中有曹雪芹个人的家世,但既为创作,其间不免有了诸多的变化和不同,自不能视贾宝玉为曹雪芹,亦不能视贾府为曹家。对于后四十回,鲁迅给予肯定,认为基本能与前八十回原意相符。对于《红楼梦》的本事,鲁迅指出:“但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还认为,《红楼梦》的价值,“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大不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下表:有代表性的《红楼梦》研究著述
下图、曹雪芹西山足迹------沙盘
下图、 曹雪芹纪念馆外的石刻诗碑
赠曹雪芹 敦 诚 (敦诚、敦敏简介见附录三)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苍愁今雨,废馆頹楼梦旧家。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下图、景观石的文字为: 敦敏 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道,薜萝门巷足烟霞。 冯其庸书
下图、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简介
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始建于1983年,1996年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1.8公顷。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晚年曾在西山卧佛寺一带生活、写作。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家,根据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诗文中描写的意境,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环境—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建筑为民居形式,共有四个院落五个展室,系统地介绍了曹雪芹的家世、个人经历和《红楼梦》的成就、研究、影响,还布置了曹雪芹生活、著书场景,供游客参观。 北京植物园
敦诚简介:
敦诚(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六年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之弟。五岁入家塾,十一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二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以宗人府笔帖式记名。二十四岁时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二十六岁随父返回北京闲居。三十三岁补宗人府笔帖式,旋授太庙献爵。四十岁丁母忧。卒年五十八岁。他的诗风,较乃兄之平和,显得爽朗清洌。他与雪芹的友情,也显得更为亲切醇醲。他在宗室诗人中地位较高。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等。
敦敏简介:
敦敏(雍正七年1729——?),字子明,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约十六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七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二十八、九岁时曾协助、父亲在山海关管理税务,在锦州做税务官,不久即回北京长期闲居。三十七岁时才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六岁升总管。五十四岁因病辞官。卒年不详,约在嘉庆元年之后,近七十岁。敦敏家族虽在乾隆朝恢复了皇室宗籍,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著有《懋斋诗钞》。
附录:出游攻略
交通:乘坐公交车:55路,360路均可到达。
门票:北京植物园:5元 曹雪芹纪念馆:免票
附录:
辽宁省的曹雪芹纪念馆
位于辽宁省辽阳市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冯其庸题写馆名。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一处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后金天聪四年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清崇德六年(1641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曹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全文完
原题:(原创) 千古风流曹雪芹 (4) 2011-01-09 12:26 发表
2014.08.08 阅读 536
2018.12.31 阅读(1330)| 评论(4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