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课的过程中,第二次遇到了关于习得性无助的问题。
小雷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他很想学好数学,可是他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都很差,他试过很多种方法,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依旧没有什么起色。
作为班主任,我发现他最近上课总不认真听讲,还时不时的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开始不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他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他都是班级的最后一名。
通过与他的谈话,我才了解到,他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的体验之后,他说他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无奈,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他不再愿意下功夫去学习数学了。
面对小雷这样的问题,我意识到他在学习上出现了习得性无助,这样看来我该如何帮他走出来呢?
等回到家里之后,我重新找到了与习得性无助感相关的资料。在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的认知,先具体阐述下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塞利格曼提出的。如果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也就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能力低下,这样便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这具体到我自身来看,其实之前的一些经历就很能体现了。可能有很多朋友也会或多或少出现过以下表现。
比如,有段时间,我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前对新事物,对突发事情的变化还会感到好奇和惊喜,或者冲动一下。
可后来,在面临一次两次多次的工作障碍之后,逐渐的开始对工作失去信心,并把无论是公司战略层面导致的问题,还是遇到故意刁难自己的领导或同事,都归因到是自己能力不行,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导致情绪失衡。
也就是我在最初失败时,感到烦恼、无助,接踵而来的是挫折和责骂,逐渐的开始悲观、颓丧,甚至陷入抑郁。
对的,我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后来我是怎么走出来的,这里先不具体阐述了。结合自身先来解决小雷的问题。
我想,后面我会根据他的数学课程学习需要,让数学老师多给他一些鼓励,上课时可以提问他一些基础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另外,我会结合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他的父母做好沟通,帮他更好的建立起自我的概念。要让他知道,成绩不好并不是他自身能力的问题,而是由于学习方法及外部因素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如果你身边也有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家人,朋友,同事等,可以参考这个方法结合实际试一试,给他们多些耐心和指导,帮助他们走出习得性无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