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来写写我的奶奶,一个大字不识的,典型的一位传统中国女性。
奶奶的出生肯定不受家庭的欢迎,我没问过她的原始家庭,很容易从名字窥见——阿多,这是一个随口叫来的带着侮辱性的名字,一出生就注定是多余的家庭成员。这样的一个名字伴随着奶奶的一生,她是该多么幸运地活了下来。尽管这样,并没影响奶奶成为一位优秀的传统女性。
奶奶的传统之一:勤劳
这是奶奶最大的标签。奶奶很小就被带到了爷爷家,幸运的是遇到的婆家没有虐待她。除了婆家的善良之外,跟奶奶的勤劳能干是分不开的。
朱子家训的第一条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内外整洁。奶奶没有读过朱子家训,但是她的一生就是这样实行的。不管天冷天热,一年四季天天如此,而且也看不得身边的人不按此规矩。我很喜欢和奶奶一起睡,千好万好有一条很苦恼,奶奶不会让我睡懒觉的,早上在忙完了家务事后,必定要叫我起床,如我懒床不起,口气是少有的严厉。教育我说一个人连早起都做不到,还有什么事情可成。
年轻的时候家里困难,爷爷又是老实,奶奶是家里的一把手,吃过的辛苦自然是不可言说。但是从我记事起,奶奶的勤劳是我亲眼目睹的。
爷爷早年生病去世,奶奶一人忙完田间地头,空闲下来编手工的帽子赚取零花钱。奶奶坐在一把竹椅子上,一脚搁着一张小板凳,戴着老花眼镜,佝偻着身影,一根一根地编织着,一顶帽子最快要编织三天,千万次重复,这是奶奶留给我最深刻的画面。
如若是炎热的夏天,奶奶在竹椅背上搭一条毛巾,手出汗了,拉过毛巾及时擦去手心的汗,万万不能粘上帽子,一旦发黄变色,帽子不但卖不了钱,还得赔编织的原材料。冬天最冷的季节,外面滴水成冰,手指僵硬麻木,奶奶搓搓手暖暖,也不肯休息晒太阳取暖,因为晒太阳会导致编织松散。
奶奶因长年低头弓背,加上早年被挑重担压垮的脊背,老年落下了驼背的毛病,腰越弯越低,再也没有直起来过。
到了晚年,老家只留下奶奶一人守着,有一天大清早父亲接到老家的电话,告知奶奶头疼难忍。父亲接她出来就医,得知头一晚在编织帽子的过程中头疼发作,奶奶不想麻烦孩子,以为忍忍就能过去,谁知医生检查出是脑血管堵塞,差点送命。从此以后,奶奶才告别了手中的活,正式进入了养老模式。这时已是八十多岁。奶奶劳动的年数可谓不是一般的长。
传统之二:尊老
奶奶来到夫家后,跟婆家的关系处得不错,她非常感恩婆婆,说是作为婆婆的阿太并没端架子,她们婆媳间处得跟母女似的,这在早年的时代是非常难得的。爷爷因病早早地去世,倒是我的阿太寿命很长(就是奶奶的婆婆),活到了九十多的高寿,那是我已经长大,经历奶奶陪伴阿太的那些岁月。
奶奶有好吃的,必定记得先去孝敬阿太。尤其是阿太卧病的日子里,奶奶端茶送水精心照料。病中的阿太很是依赖奶奶,拒绝别的子女照顾。其他的子女心里过不去,说要轮流照顾,毕竟奶奶也是上了年纪的。但是奶奶心里时时惦记着,哪怕不是轮到她照顾的日子,她也时不时去看望阿太。直到阿太临终去世,她都是在身旁陪伴着。
传统之三:谦卑
是的,奶奶接人处事方面,不光是谦虚,在我看来是近似于卑微,把自己放得很低。这正是中国女性深受传统影响的观念,已刻在骨子里。
比如,我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忙不过来,叫上奶奶一起帮忙。奶奶给母亲打下手,洗洗刷刷,烧火之类的活,奶奶都是抢着干,绝不上灶干预。吃饭了,客人邀奶奶上桌吃饭,奶奶绝不答应,她必定是等客人用完餐后,吃些剩菜剩饭,她觉得一个女人不先上桌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客人的时候,全家一起吃饭,她要等到全体成员都齐了才端起饭碗。父亲总在每顿饭前喝一点酒,没等父亲放下酒杯喝完最后一滴酒,奶奶忙不迭放下饭碗,去替父亲盛饭递到父亲的手中。父亲劳动回来,奶奶早已准备好了 热水热茶,甚至帮父亲倒洗脚水。父亲多次嗔怪她,不必要这样,奶奶依旧如此,可能她认为女人理应如此对待外出劳动的男人,哪怕是儿子。
尽管如此,奶奶为什么会受到我们如此的尊敬,像奶奶这样传统的中国女性也是不少?这是因为奶奶的身上有不同于传统的一个突出点,她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有两儿两女,我父亲膝下是我们三姐妹,叔叔名下一个表弟,奶奶没有厚此薄彼,对我们姐妹也是疼爱有加,一视同仁。
奶奶传承着女性优良的传统,却又摒弃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理应被我们记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