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好!
除夕之夜,大家都在团聚,吃年夜饭,有些地方在放爆竹。
华夏大地一片和谐的美景!
远古时代是否也曾有这样的场景,未可知也。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远古人们的年,恐怕大都是在治理灾难、战争与祭祀中度过的。
远古人信奉神明,是因为他们难以解决眼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如今的我们信奉神明,则是因为文化传承。
我们今天将要讨论的“禅让制”,则正与文化传承相关,却更与传承的制度相关。
谁当老大?一直困扰着千百年来华夏的古人们。
华夏民族的伟大起源,似乎从尧、舜、禹开始,正式兴起。
而禅让制,也似乎从这时开始,正式起步。
相传,尧当政后,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粗布衣,生活十分简朴。似乎,这是尧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尧老了,为了寻找接班人,就派遣鲧去治理洪水。
可是,鲧治理洪水,却只会用“堵”的策略,最终造成决堤。
这个时候,一个叫舜的人站了出来,他抨击鲧治水无功,于是,鲧被处死了。
而鲧的儿子,禹,则接替父亲鲧的任务,继续治理洪水。
这就是大禹治水。
这些故事,我们大概是耳熟能详的。
可是,这里面的有些细节,深究起来,是有问题的。
首先,尧让鲧治水,实际上是为了考察接班人的。
鲧治水不好,本该由天下的君主尧来决定,这个鲧该怎么处置,是由天下的老大——尧来决定的,你舜站出来抨击鲧,算是怎么回事?
君主怎么处置一个人,难道用得着你一个臣子说了算吗?(相传,尧是迫于舜的压力,所以才把鲧处死)
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尧老了的时候,在全天下,舜的势力,究竟有多大。
现在看来,舜的势力,是不小的,因为,他能左右一个一国之君的选择。
可见,“禅让”之说,的确值得怀疑。
我们的怀疑,在最终,恐怕得到了证实。
因为,舜,根本就不是什么另一个部落集团、适合统领天下的“贤者”。
舜,竟然是尧的女婿!
那么,我们不禁想问:
这,难道叫“禅让”?
好吧,禅让也罢,毕竟尧并没有把所谓的帝位传给自己的亲儿子,而是把帝位传给了“贤者”——舜。
而舜在老了以后,也参照当初尧的做法,自然而然把帝位传给了有治水大功的禹。
舜为什么把帝位传给禹?
果真是因为禹有治理洪水的大功?
大概如此,也不得不如此。
因为,想生产,你得先生存。
禹让我们生存,我们为什么不推举禹当老大?
这就是功大压主的结果。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舜传禹,才是华夏历史上可信度最高的一次“禅让”。——
即便,这次禅让,也不一定是那么情愿的。
可是,当初尧禅让给舜,难道就是情愿的?
也许是。
因为,我们看到,尧生活简朴。他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粗布衣。
然而,这果真是尧生活简朴?还是说,那时最高领袖的生活水平,也只能是这样?
我更倾向于后者。
灾难泛滥,生产水平低下,直接造成的,就是天下的队伍不好带。
那么,这样一个不好带的天下,禅让给别人,是不是更好的选择?
换句话说,远古的“禅让”,其本质是——这个老大不好当。
既然老大不好干,队伍不好带,生活还跟平民没什么两样,这个老大,我为什么要干?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关乎“人性”的命题。
既然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那么人性,就本没什么不同。
对于那个没什么好争的远古老大,禅让,恐怕是最讨巧的选择。
所以,禅让制是否存在呢?
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面临着责任、面临着担当时,我们该如何,让那个人的人性,作出最优的选择。
因此,我们不妨把“我们真的拥有过禅让吗?”这个问题,置换为“我们真的试着承担过责任吗?”
因为,敢于承担责任,远比那虚无缥缈的形式上的“禅让”,更务实,更值得人们去追随与崇尚。
感谢您,在除夕之夜,抽出时间阅读本文。
也欢迎您阅读漫笔古今的相关文章。
新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