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如何戒掉坏习惯》这本书看完了,让我心碎的是,书里所说的大多数坏习惯,我都中招了。
但最怕的就是明知道自己有坏习惯,可是没有将它可视化(即没有进行反省),于是便又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总擅长去否定自己,给自己找不想努力的理由,但是又不擅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有拖延症,于是就轻飘飘地说一句自己懒,然后第二天又继续懒;
爱睡懒觉,晚上睡觉前,说自己一定要早起,可是还是做不到;
喜欢上网,发誓大半夜绝对关机睡觉,可是闭眼5分钟,又把手机拿在手上玩;
......
这些打脸的事情太多了,并且持续打脸。
我们其实也想改善这种情况,于是在睡觉前,在坐车时,在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一天的经历做个回顾总结,并会计划第二天“重新做人”,但睡一觉,或者面临其他事的时候,又会将这些反思和计划抛之脑后。
因此,将反思和计划可视化(用文字表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隔几个小时提醒一下自己,这样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如何戒掉坏习惯》这本书中就给了这样一个方法:用数据和表格来记录自己的变化,这样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这个原理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我们如果不自己规划,就会有一种被生活给操控的烦躁感,但是当通过数据和表格对我们的行动可视化后,我们就会有一种强烈地自主操控的意识,这个行动过程也会更开心一些。
如何可视化,我通过了这本书和一些大佬的分享进行了一个总结:
1.开始阶段简单化
在最初想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的时候,如果给的任务太复杂了,我们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设想,想着想着就害怕行动。
因此,最初阶段的计划必须简单可实施。
比如,想学习英语单词,那就设定任务每天花10分钟背单词,或者在洗漱的时候听英语音频;
比如,想早点睡觉,那就设定每晚23:00之前必须睡觉,即使不能完成,也要保证在凌点前睡觉;
当然行动可视化,最简单实施的是运动习惯,我们现在又很多软件都有计算走路的步数,将每天的步数记录在表格中,且给自己设定的任务是步数至少达到XX步,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充足的了解。
2.中间阶段具体化
等到了自己已经习惯某种节奏的时候,我们再来慢慢改变,一次增加一项别的计划。
比如学单词,要求在10分钟内学习30个单词;
比如想读书,则设定在20分钟内读50页;
比如写作,则设定在30分钟内写600字以上;
......
就这么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提高要求、提升自己的效率,我们一定能去除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