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假,带着孩子去美国玩。
在美国的朋友接待了我们,用餐时,我们向他咨询一些在美游玩、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朋友简单地说了一些,比方,用完餐之后,要付小费。
具体怎么付呢?
朋友说,用完餐后,服务生会拿餐票过来,上面有两个数字,一个是餐费,一个是税钱。
午餐的小费通常是纯餐费的15%至18%;晚餐的通常是18%至20%。
据说服务员的时薪都不高,小费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有一种说法“在美国的服务生,时薪基本少的可以忽略不计,大家都是依赖小费的”。
小费其实也是鼓励服务生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
哦,以前也听说过小费,以为是电影中才有的,或者说是a long time ago的事情。想不到在现代的美国还存在。
赶紧问,所有的餐厅都这样吗?
朋友说,都这样,不过有的中餐厅,因为知道有些中国客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餐费中会包含了小费。
又补充说,快餐店之类的地方,不用支付小费,但你必须在用完餐之后,自己将餐桌收拾干净,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因为你支付的费用里,并没包含这项服务。
此后去餐厅用餐时,就谨记这个“制度”,以免失礼。
也发现,走进餐厅坐下,从点菜、上菜、到最后买单,自始至终,基本是同一个服务生为你服务,而且服务生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始终关注。在你用餐的过程中,ta还会过来询问饭菜是否可口。
真正是关怀备至。
Ta的笑容和神态也让你觉得,你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家伙”。
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小费制度”油然而生好感。
有的朋友想不通,为什么吃饭已经付了钱,还要给小费?
前面已经说过,服务生的底薪或时薪非常低,不足以维生,主要靠小费。
或许你会说,这是老板的事情。
可是,如果没有小费制度,老板就会把服务费提前算进去,你吃的这餐,就不止这点钱。所以,这不是老板的事情,最终还是你的事情。对吧?
此外,我觉得,小费制度的存在,还是消费者的一种权利和自由,因为你可以按你享受到的服务的优劣,来给出一个合理的小费。
如果实在介意给小费,或者只是想换一种进餐方式,可以去自助餐厅或快餐厅,在柜台交钱、取餐、在简易的餐桌边用餐、用完餐后,收拾整理好餐桌、将垃圾放到垃圾箱。
全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其实,以前在国内的肯德基、麦当劳,以及一些快餐厅,也见过用完餐之后,收拾餐桌、端着垃圾去找垃圾箱的外国人。那时就觉得,这些老外就是素质高。
素质高的人,总是招人喜欢的。
(2)
与我们一道去美国的一位朋友,她的女儿就在我们旅游的那所城市读书,是一枚美国大学新鲜人。
朋友的女儿对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感觉非常新奇,见到我们后就叽叽喳喳讲个不停。
那天,上完了一节经济课,那是那位小姑娘第一次见到经济学的教授,对教授的一些见解感觉神奇。
教授问学子:“你们都有过在外面餐厅打工的经历吧?”
惯于打工挣学费的美国学生们回答:“当然。”
又问:“那么吸引你们打工的是什么呢?”
几乎异口同声:“小费。”
哈哈!
教授于是说:“你们服务的对象,并不是每个都令你喜欢着迷,甚至有些人,让你们不喜欢、不在乎。”
学生们的反应,觉得教授说到心坎里了。
教授又道:“经济是什么?就是研究如何组织人们为自己不喜欢、不在乎的人努力工作。”
哇!我也觉得那位教授对微观经济学的解释,很新奇。
没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不敢妄论人家美国教授的理论,但那个观点深入我心。
走进任何消费场合时,别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上帝”,你其实没那么招人喜欢。
学会礼貌对待服务员,尤其在国内,服务员又没从你这里得到任何直接的回报。
你唯一能直接给予服务员的,就是尊重。
赖于你的尊重,服务员会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不是那么面目可憎,所以,Ta也会报之以更好的服务。
否则,吃了人家吐在菜里的口水,那也只能算作一报还一报。
(3)
我那位朋友的女儿,有一位同学,是个热心肠的美国姑娘。
那位热心肠的美国姑娘,其实是个中国人。
在她三四岁时,被一对美国夫妻收养。
当我们说她是一个中国人时,我们的那位居住在美国的朋友说,不对呀,她就是一个美国人啊。
那位美国姑娘在开学时,给予了我朋友的女儿一些帮助,我的朋友觉得自己来美国了,应该请那位美国姑娘吃顿饭,以示感谢。
一次午餐,我们见到了那位姑娘。
吊带连衣裙,简单轻便的平底凉鞋,健康的亚麻色肤色。
看外表,完完全全的中国人,或者说,更像一个热情的东南亚姑娘。可是一举手一抬足,又感觉她确实不是东方人。
那位居住在美国的朋友说得太对了:“她就是一个美国人啊。”
午餐快结束时,美国姑娘拿出自己的钱包,表示要为自己的午餐买单。
朋友的女儿制止了她,向她说明了妈妈的意思。
美国姑娘有些不可置信的样子,向朋友的女儿确认了几次,又向我的朋友确认:“真的不需要我付钱吗?”
得到一致的肯定答复后,她开心地笑着,表示真诚的谢意。
看着她如此真心实意的感谢,朋友都有些不好意思,那么简单的一餐饭,那位美国姑娘只是吃了一碟意大利通心粉而已。
午餐结束,美国姑娘与我们一一拥抱道别,并再一次为午餐向我的朋友道谢。
她离开后不久,我的朋友的女儿收到她的一条微信,很正式地为午餐向朋友的女儿和朋友道谢。
美国姑娘的“多礼”,令我朋友赞不绝口,看看人家美国小姑娘,多么讲礼貌,多么招人喜欢。
以我在国外的短暂居留所见,以及一些朋友的讲述,我并不认为外国人在各个方面的素质都真的高于国人。
但有一点,我觉得他们比我们强,那就是有自知之明,不会自信爆棚地觉得自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所以他们很少会理直气壮地觉得:
“你就该为我免费服务”
“你就该为我买单”
“你那么有钱,我就可以欠债不还。”
“这间咖啡厅,我想进来坐坐就坐坐,我不消费,但我就要制造一堆垃圾才走。”
其实,你真没这么招人喜欢。
朋友的女儿说,在他们学校,有很少的一些黑皮肤的学生。
这些黑皮肤的学生,不论男女,非常友好,男的个个是绅士,女的个个是淑女,不,比绅士还绅士,比淑女还淑女。真的比白人学生还更有修养。
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明白,在世俗的目光和心目中,自己只有变得更美好、更可爱,才会真的招人喜欢。
(4)
在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
作者说,大概是30年前的事了,他和同事因公差去美国,住在一家旅馆。
他们去了不久,就注意到旅馆有一位长住的老太太,那位老太太对人非常和善、非常客气,每次吃完饭,必定左谢右谢。
老太太引起了作者的兴趣,因为长期住旅馆的开销是相当大的。可老太太又没有一点点有钱人的架子。
有一天晚上,老太太不见了,老板娘焦急万分,发动所有人去寻找。后来,作者和他的同事开车出去找到了老太太。
老板娘看到老太太回来,几乎喜极而泣,弄了一杯热巧克力哄着老太太喝下去。
老太太仍是笑眯眯地感谢众人,尤其感谢老板娘:“真要谢谢你!你根本不认识我,还对我这样好,从不向我要房租,要不是你,我真不知要到哪里去住。”
作者为老板娘的高风亮节感动不已,而老板娘却悲伤不已,后来索性走到隔壁房间嚎啕大哭。
老板娘的反应令作者深感不解。
后来方知,那位老太太是老板娘的母亲,只是她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忘了这个女儿,以为老板娘是陌生人,因此对老板娘心存感激。她总是笑眯眯的,或许她认为自己真有福气吧,晚年有陌生人如此相待,使她能无忧无虑地生活。
3年后,作者再次去美国的那所城市出差,特地去拜访住过的那家旅馆。
老板娘一眼认出了作者,并邀他喝一杯咖啡。
闲聊中,老板娘告诉他,她母亲已经过世了,但在她过世前,她一直快快活活的,因为她以为大家都是陌生人,陌生人对她那么好,她当然心情很好。
这是一篇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章。
多么招人喜欢的老太太,就算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忘记了女儿,也没忘记以微笑和友好回报“陌生人”的善待。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所以,她以微笑回报他人。她因此也变得可爱,而且真的招人喜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