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品读《四书章句集注》,至《论语》“述而篇”第二十八章,我对朱子批注有疑义。管斑窥豹,我愈加敬重孔子了。
一、《论语》原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二、朱子意见
前两句,相对好理解,说的是:互乡这个地方民风过于剽悍,“难以对其言善”;但是孔子居然接见了那里的代表人物,弟子们表示很疑惑。
后两句,是孔子的解释,朱子认为编辑时出错了,应该在顺序上调整一下,改为:“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人家痛改前非而来,要称赞他的这一转变。对他之前所做所为,无论善恶,我本来就管不了。对他前来求见、追求进步这件事,应该予以赞许,不要揪住其过往的黑历史不放。他回去之后,如果又退步了,继续作恶了,我还是管不了。不追究既往,不猜度将来,不过分责备别人,于人于己都轻松。
三、我的看法
原文更好,孔子格局更胜一筹,中心思想是“改不改,都能来,都可以引导其向善”。不像朱子,不仅预设前提“改了才能来”,还对其“回去之后”没信心。
细品原文翻译:能来就是追求进步,应该鼓励,进而劝导他回去之后不要再开历史倒车。有什么想不通的?人家不光来了,还痛改前非,更值得肯定;至于以前的事,都翻篇了,既往不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