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用课堂上介绍的阅读方法,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推荐,500字以上。
今天儿子和同学出去玩,买回来三本书《今日简史》、《云边有个小卖部》、《无尽之夏》及为我买的《居里夫人自传》。
我问他你买书的标准是什么?他说“ :
1.一般看豆瓣评分及书评。
2.喜欢作者,就想关注他写的其他的新书。
3.书名及封面吸引人。
4.致用类图书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听了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再问他“ : 你至今为止,读过了多少本书?
现在还记得多少内容吗?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他认真回想了一下,直摇头。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记住,这不就跟没有读过一样吗?
爱读书的很多人大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 。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021+简书时间煮雨+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除了干好自己的撰稿人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021+简书时间煮雨+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这本书中他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 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 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
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
我们知道,读书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
而做好读书笔记能让读书生活更加充实、愉快,还能提高找书、读书和活用的水平。
写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从现在开始,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吧!
第二题: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字以上。
在电脑边听老师的第二课不知不觉又坐了1小时。看了作业良久,感觉这四个作业之间互有关联,对于我这个零基础写作者来说,现在害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是开干!老师的干货很多,决定还是再从回听课程入手,先完成前两个作业。
第一次细细听了一遍,很多记录不全。再次打开网页,逐字逐句弄懂,补充漏写的笔记,伸伸懒腰,活动活动冰凉的双脚,干脆冲进卫生间洗个热水澡,希望温热的水能打开我愚钝的大脑!
什么是“阅读理解"?
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个故事,经历一些事情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相应的情况,说给别人听,让别人听懂。"
核心就是把别人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总结加工,重新输出,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产品。
入星球以来,除了坚持每周、每月的复盘以外,很少输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不知道写什么?读书太少了!有书共读、有书每日听100本书、掌阅读书、随手记理财文章我都去看,希望哪天脑袋能开窍,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今天才发现其实写作素材就在我眼前: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故事…,要用自己的话把它总结并写出来,分享出去,让看到你文章的人受益,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说起速读我很惭愧。一月前,我一直对我的阅读不满意,就在简书里向楠小鱼儿老师请教。他热心地给我做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断断续续,拖拖拉拉的按照老师的方法训练,勉强阅读速度才能达到每分钟764个。
究其原因,听了释若老师的课我才明白老师说的话“: 阅读就是一件做功课的事情,我们正确的阅读步骤,应该是带着问题开始一本书的阅读,带着感受离开当前这本书的阅读,最后带着践行结束这本书的阅读”。
今天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法》,以前读一本书,有兴趣就读几页,没兴趣就束之高阁。买书随心,读书随意,一本书几个月都看不完。下次看到其他的书又买,致使家中书架上的书越积越多。过后还不知道读了什么书?书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了和没读一样!
听了老师的课,明白了先从封面、推荐语、序言、目录和书评等先入手,要带着问题去读。然后把你的心里话写到笔记本上,成为以后可以运用的东西。或者指导你的生活,或者把它们用于以后的写作中去一一即带着践行结束这本书的阅读。
说到做笔记,对致用类图书提出6步法。以前看书只是摘抄金句,往印象笔记里一丢。今天才知道做好笔记直接决定了以后拆书稿书写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记下最吸引你、让你心动的一句话、一段文字; 戳中读者关注的笑点、泪点; 写下你的阅读期待及读后感想。
其实就是要达到阅读的六个层次: 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我们要找到有价值、有趣味、有意思的事!
你想要什么,就真的可以得到什么。
最后最重要的重中之重就是重述技巧了!是我们做知识转化的核心技能,也是我们写讲书稿、拆书稿的核心技能。即2W1H,分别为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速读、精读、重述、笔记,这四个技巧还需要我好好体会,仔细品味并把它们用于我的写作中,才不枉老师的一番情怀。
第三题:在荔枝微课,我的读书专栏“欧耶,读书来了”读书专栏,听我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写下你对RIA读书法的理解,500字以上。
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
这句话写在赵周老师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的封面下角,我就是这样的人!
赵周老师创立的RIA读书法其实就是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R(Reading,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首先读书中的一段内容(R),只要片段即可,不需要读整本书。然后,拆书家简要讲解一下刚刚阅读的知识(I),进而要求学习者反思经验(A1)、规划应用(A2)和现场演练(A3)。
为学习这次的公开课,我前几天在网上购买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还要准备阅读《居里夫人自传》。按我的阅读速度读完后再去写作业,黄花菜早就凉了。老师早就说了,这次课程无借口,死磕!遇到这么有情怀的两位老师,是我的运气和福气!忘不了我的2019心愿清单,今年必须逼自己一把。
在写《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评时,我小心地撕开书外面的塑料薄膜,认真看完书的封面内容、封底及封腰,在书香中阅读了书的推荐语、前言及目录。看了这些后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摡了解,再到微信读书看了关于他的书评。对于如何组织语言,再去回听了老师的书评。
成年人的学习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RlA阅读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经验,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会阅读的人,才会写作!学好它能够极大的提升我的学习能力。
第四题用重述原文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稿,1500字以上。
硅谷投资人吴军在《见识》里说:“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环境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规定的方向。”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而已。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一她就是居里夫人,但也是一位谦虚的科学家。她于 1923年写了《居里夫人自传》,她之所以写《自传》,完全是不好意思驳了一再劝说她写自传的美国好友、女记者梅乐内夫人的面子,怕扫了她的兴。
而我有幸读到这本书是儿子亲自在书店买回家来推荐我的,我不想让他失望。关键是自己也想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这位伟大女性的一生。
她写的《居里夫人自传》有四万字左右,直白,坦诚,不加修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奋斗成功的!
居里夫人生于1867年11月7日波兰首都华沙,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兄弟姐妹五个 ,她是最小的一个,父母双亲都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小地主家庭。波兰的知识分子大多源自这一阶层。
1873年,6岁进私立寄宿学校读书
1883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并获得金质奖章。
1891年,赴巴黎求学。入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3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并获得奖学金,在巴黎大学继续攻读数学学位。
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
1895年,与皮埃尔· 居里喜结良缘。
1902年,夫妇二人终于提炼出一分克氯化镭,第一次测定镭的原子量为225。居里夫人的父亲病逝,享年70岁。
1903年,夫妇二人与贝克莱尔共享19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1911年,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她,成为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1914--1918年,往返于法国各大战区,指导18个战地医疗服务队,用Ⅹ光配合战地救护。
193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上被选为主席。
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辞世,享年67岁,安葬于苏城居里墓地。
居里夫人的成功除了与她自己的刻苦耐劳、努力奋斗有关外,还和她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她的祖父领导着一所省立中学,父亲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在华沙的一所大学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母亲年纪轻轻,已经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了。
她的父母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幸的是,在她九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父亲身上。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忍着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投入到对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上来,致使自己没有多少的空闲时间。
其实居里夫人少年时很喜爱诗歌,很早就能用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阅读外文书和外国文学作品。
中学时,受父亲的影响,学数学和物理很不费劲,成绩颇佳。中学毕业,17岁时,为减轻父亲的生活负担,独自去外地做家教。
在外打工的日子里,她坚持自学。逐渐发现她虽然对文学和社会学感兴趣,但是真正喜欢的还是数学和物理。于是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在自学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未曾料想到的重重困难。除了学到了知识,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看到女儿的决心,爱女心切的父亲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还是尽力帮助他实现梦想。
后来她在法国取得的成功,使远在祖国华沙的父亲深感慰藉。因为圆了他的梦,父亲年轻时就一直梦想着做科学研究工作。
居里夫人的成功是与父亲无私的爱分不开的。
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最了解孩子当属父母了。每个父母都是责无旁贷、无可替代的家庭教育者。让一个孩子快乐,让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一个人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才是幸福的教育,由孩子主导的生命教育!
在俞敏洪《平凡的日子与伟大的人生》自述演讲中,讲到一段让人记忆深刻的话语:“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一种是蜗牛,在前进、坠落的反复曲折中爬了上去。”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那么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和支持吧!他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