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过年回家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心里就特别开心,不管是妈妈包的饺子,还是做的一桌家常小菜,都能让人馋得流口水。也许这些饭菜达不到“色香味俱全”的地步,但只要加上了妈妈的手艺,那就是世间最好的美味。小的时候不懂事,吃饭时总是挑三拣四的,出门在外呆久了,才愈加怀念妈妈的味道。
在家里做饭,妈妈总是想尽可能满足家人的口味。爸爸不能吃辣的,妈妈就尽量做清淡的;我过去不喜欢吃大蒜,生蒜熟蒜都不吃,妈妈做饭就很少再加蒜,即便炒菜时加了蒜,也会在吃饭时把蒜挑出来。
而在外面吃饭,总避免不了吃到带有大蒜的饭菜。有的能提前说一声不要蒜,有的就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时候可不像在家里,一通抱怨,耍一次脾气,饭不吃了,妈妈甚至会给你单独再做一份,这时不吃那就得饿着。就这样吃得多了,慢慢接受了,才知道以前都是被妈妈给惯的,吃个饭哪那么多毛病。
现在在外面吃面什么的,如果饭后不需要跟别人交流,我甚至会剥几瓣大蒜就着吃才会觉得过瘾。
以前没有体会过妈妈这种辛辛苦苦做了饭菜后却被人挑毛病的感觉,后来自己也“有幸”体会过这种感觉,才知道这并不好受。虽然这种挑剔并无恶意,自己也只是当时心里稍微难过一下,转身就忘了,但作为下厨者,忙碌了半天,若并非是由于手艺差而做的饭菜太难吃,一定不太喜欢因为这些微小的地方而被埋怨。
后来每次想到自己小时候没少为此惹妈妈不开心,心里便满满的愧疚。
图片来自网络不过换一个角度来想,作为年轻人,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这“被人挑剔”的感觉,因为这也是我们改正并取得进步的机会。做饭嘛,要么就不做,一旦开始做了就尽量让人吃得开心,这样我们也会感到开心。我们不可能做的每一顿饭都让所有人觉得美味无比,但如果每做一次饭都能在一些细节上取得进步,我们也就能离更高的厨艺更进一步了。
就好比跑步,要么从来都不开始跑,只当一个旁观者,而一旦开始去跑,并且坚持跑完了三公里或者五公里,那就是进步。同时那些合适的跑姿、正确的呼吸等细节方面的问题,也会随着我们跑步次数的增多而不断调整。这样坚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令过去的自己望尘莫及的高水平跑者。
既然开始去做一件事,那就尽可能地去做好。认真做事并不一定是为了去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往往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这个尽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得进步,不断地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