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公元761年农历八月。地点:四川成都草堂。人物:杜甫和家人们。
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都是秋风秋雨惹的祸,让深陷窘迫困顿之中的杜甫发出了悲怆的呼喊。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仅为了自己悲惨的遭遇发声,他更是为全天下的“寒士”发声。由此可见,这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诗歌,我们不仅看到了杜甫的愿望,而且看到了杜甫的情怀。
杜甫先生,您若在天有灵,您再俯瞰一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您会感慨!您会惊喜!您会难以置信!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多层、小高层、高层、摩天大楼、花园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一线到十八线,大城小镇,最不缺的就是房子,林林总总,何止有一千万间!
再次回到您所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次提及您的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把您的愿望分为两个阶层来分析,至少您已经实现了一半的愿望呀!
至于您渴望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为我没有去调查,哪怕是粗枝大叶地去调查,所以,我没有任何发言权。但仅仅从一个“俱”字来看,您的这层愿望,出于太过绝对,恐怕只能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好愿景了。
杜甫先生,从时代的背景来看,您在有生之年,无法实现您的愿望,实属有情可原。您若能穿越千年时空,看到这眼前如您所愿的这般胜景,您会笑吗?
您若笑了,万物就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