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奇思妙想
舌尖上的烙印

舌尖上的烙印

作者: 咪阿喵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21:04 被阅读50次

作为一个无辣不欢的地道湖北人,刚到广州时,我的心中满是惆怅。这份惆怅源于很多年前,我的中学老师曾出差到这个口味清淡的城市,回去后她无不感慨的分享道:“那边连泡面都是带着甜味,真的是太恐怖了。”这份记忆陪伴我很久,以至于大学毕业后,身无长物的我初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最担心的竟不是口袋里廖剩无几的钞票,而是日后舌尖上无处安放的味蕾。

事实证明,我的惆怅是多余的,在这个崇尚清淡口味的城市里,无辣不欢的不止我一个,还有很多像我一样喜辣的人也曾身无长物地来到这里,随他们一起而来的,还有无处不在的辛辣味道。几乎在广州的每一个粤菜餐厅附近,我都能轻易地寻到我眼中的“美食天堂“:重庆火锅、湘菜馆、麻辣烫……以至于现在的我每每想起初来广州时的情形,都会把这些让人熟悉而又感动的辛辣味道作为能让我坚持留下来的理由之一。

于是我相信,舌尖上每一种难以释怀的味道,都是有烙印的,它从不以时间和地点的转移而轻易改变。

1

有的味道,它的烙印难以追溯,我们只能听从舌尖的安排,遵循身体本能的反应,不去介怀。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大胆推断:很多人嗜甜食,原因就是3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靠野外采集为生,而含有高热量的甜食非常罕见,因此他们一旦遇见就会马上吃掉,直到吃不下为止,因为下一秒,这些甜食可能就不再属于他们。这种思维方式和饮食习惯代代相传,可能就是至今都有很多人嗜甜食的重要原因。

按照这个逻辑,有人嗜甜如命、有人无辣不欢、有人偏爱寡淡……这些有严重偏向性的口味,都很有可能源于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饮食选择,通过基因代代相传,从而影响我们的饮食口味偏向。当然,这些与生俱来的饮食偏好也有可能出于其他原因,但对于难以追溯的过去,我们大可不必介怀,舌头自会明白我们的喜恶,自动拦截所有令我们不适的味道。

2

有的味道,因为一段往事、一个人被赋予了特殊的烙印,变得苦涩、甜蜜或者温馨起来,一旦被再次舌尖触碰,便会沉渣泛起,令人百感交集。

余华的小说《活着》里面,王教授因为一段不堪的回忆而拒绝面食的味道。小说主人公富贵的女儿即将生产,求助于王教授,文革时期被批斗的王教授因为太饿一口气吃下7个馒头,不巧的是,恰逢富贵的女儿难产之时,王教授被噎住,结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小说结尾交代,这位饱受文革摧残和无心造成抢救失误的王教授“从此不仅不吃馒头,任何面食都不再碰了。”

在王教授眼中,面食因为这段不堪的往事变得异常苦涩、难以下咽,如果不能强行忘记,不如通过舌尖抵御,让往事随风,不再轻易想起。

当然,舌尖上的烙印不仅仅源于记忆中不愿想起的苦涩,也源于那些难以遗忘的甜蜜。

从小在湖北长大的我,第一次见到杨桃是在大学将毕业那年。那时候的他去广州参加为期一周的面试,回来的时候,兴冲冲地递给我一个杨桃,至今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本就熟透的杨桃在和煦的阳光下显得黄灿灿的,透着水果特有的芬香。

很难想象,在相隔一千多公里的地方,紧张参加工作面试及笔试的他,是如何做到一边应考一边将这个长相奇特的水果完好无损地带到我面前的,理由竟是它的棱角比较多,我肯定会喜欢。记忆中,那个杨桃除尝起来涩涩的,有些酸,细心品味,又有丝丝甜意,就像,恋爱的味道。当然,后来随着我俩工作的稳定,我收到过无数表达爱意的礼物,但是那年夏天杨桃的味道却被烙上恋爱的印记,每次品尝,便会勾起无数甜蜜的回忆。

长大后的我慢慢发现,舌尖上不仅烙印着过去甜蜜或者苦涩的味道,也储存着无数平凡人对未来深深的期许。

记忆中,小时候过年的餐桌上总会少不了两道菜:鱼和青菜。老妈的解释千篇一律:这象征着来年“年年有余”、“亲亲切切”。每当这时,我都会一边配合着饭桌上老妈为我夹的鱼和青菜,一边和老姐一起抿嘴偷笑。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也不必费神思考为什么过年不可以吃“菠菜”了,因为会“波波折折”,当然,这也是老妈的最终解释。

小时候的我总会对这两道“身负众望”的菜深表怀疑,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并没有为全家带来富裕及和谐,与之相反,当时物质的贫乏及日常的琐碎让生活的烦恼从来都是有增无减。直到我和老姐逐渐长大,在异乡求学和工作中,我们都遭遇过生活的一地鸡毛、感受过各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烦恼,可在新年的餐桌上,我们每个人都还保留着吃青菜和鱼的习惯,因为这些熟悉的味道,能让我们释然面对过去的伤疤,对未来信心满满。

其实,舌尖上烙印着的每种味道,都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生活的味道,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愿,你的舌尖,烙印着更多的,是生活美好的味道。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烙印

    作为一个无辣不欢的地道湖北人,刚到广州时,我的心中满是惆怅。这份惆怅源于很多年前,我的中学老师曾出差到这个口味清淡...

  • 时代的烙印〈上〉

    时代的烙印〈上〉 文/淡然 时代的烙印出生在不同时代的人,被深深的“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迹,那些印迹是相互区分的重要...

  • 心灵上的烙印

    六月的阳光穿透叶隙洒落在地,微风徐徐而过,斑驳光影轻轻跃动。我踩着单车飞速掠过,将那拂动的块块光斑用力碾碎,以宣...

  • 心灵上的烙印

    时光犹如一个万能的粉笔刷,在匆匆的岁月中,很多事情被它一刷而光,而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深深的烙印,永远刷不去。 ...

  •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爱

    有人说,食物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食物灵魂的,是做这些食物的人。 记得刚来学校时,我每天都要跟Z君炫耀学校的伙食,每天...

  •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说起来渊源颇深。从第一季起,就特别喜欢这部纪录片。到第二季的时候,一边看着,儿子在肚...

  • 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淮安(一)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

  • 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淮安(二)

    第一篇文章,介绍了淮安的五种美食,但我自己却让我能感觉的意犹未尽,淮安的美食岂止五种,因此我决定再介绍一些我们淮安...

  • 无情即无味,至味在人间

    知道陈晓卿,还得归功于《舌尖上的中国》,因为他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制片人,为了延续舌尖上的那份感...

  • 舌尖上的西安(上)

    作为陕西小吃的“总代表”,我要来夸一夸这个羊肉泡。工艺复杂,烹制精细,肉烂汤浓,营养丰富,暖胃耐饥。馍的嚼劲,秘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烙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r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