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关于粮食的记忆 静也

关于粮食的记忆 静也

作者: 池上碧苔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14:20 被阅读0次

关于粮食的记忆

静也

矮小逼仄的茅屋里,一家人正在吃饭,爷爷坐在方桌旁的椅子上,奶奶坐在土炕的炕沿上,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我围着锅台,锅中的热气渐渐消散了。锅中的大米稀饭如白玉一般,米粒散发着青玉的色彩,锅与大米稀饭相邻的地方甚至起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稀饭噶扎。妹妹喝完了一碗,伸手拿起勺子又向锅中舀了一碗,然后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工夫,碗便见底了。妹妹高兴地将碗翻了个底朝天,嬉笑着说,“看我吃得快不?”这时,碗里仅剩的两粒米跌落在了锅台下的地上。

坐在方桌旁的爷爷突然站了起来,他两眼通红,青筋绽起,一声巨响,手中的碗顷刻碎了一地。全家人都愣在了那里。一时间屋子里静的吓人。爷爷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妹妹跟前,弯下腰,捡起了那两粒落在地上的米塞进了嘴里,而后背起手向外面走去。

好大一会儿之后,踮着小脚的奶奶才从炕沿上下来,拿着笤帚一边扫着碎片一边絮絮地说:“六零年饥荒,你爷爷的两个妹妹都饿死了。咱得珍惜粮食!”

这是发生在我的同学家的真实的故事。从此,他们家的孩子吃饭的时候都会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吃干净!

对于粮食的敬畏不仅仅在吃饭上。更体现在收割的繁琐上。

进入六月份之后,随着杏子的逐渐变黄。农家便开始了麦收的准备工作。先是磨好镰刀。把家里的所有镰刀都找出了,拿出磨刀石,准备一盆清水,坐在水缸下,家里的巧手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每一把镰刀都磨得铮亮。那磨刀的声音悦耳动听。似乎就是丰收的序曲。

接着便是打茅草了。挑选沟边路边长势最好的茅草,用新磨得镰刀一下一下割下,一把一把码齐晒干,然后把它们浸在水里泡一泡。接着便是搓绳子了,这个活一般是家里的女主人来干。把茅草的一段打个结,然后一边一股,,放在掌心里搓着,不大一会儿,一根结实的草绳便诞生了。通常会搓几十根。这个活计也会占据大家一下午的时间。搓完的绳子会再次泡进水里,以增加它的柔韧性。

第三个比较艰巨的任务是压场。大家通常是先用锄头把自家的院子里锄起来,然后用沙耙子把土坷垃砸碎铩平。然后就是挑水泼场,这时候你会听到整个村子里都是竹扁担的吱扭声和水桶碰撞的声音。村子里的水湾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泼完场之后一般会晾上半天。然后大家会在场上撒上麦糠和麦草,拉来砺铢,一遍又一遍地压,无数遍之后,整个院子便成了平坦结实的打麦场了。这时候是不允许孩子们穿着带跟的鞋子在上面踩的。因为一踩一个坑。

万事俱备了,只等收麦了。

这段时间经验丰富的农民们会不断地在地里转悠,看看麦子上粒的情况,熟的程度。

东南风越来越热了,麦子便开始熟了。这时候,全村的人出动了。推着独轮的木头小推车,车上盘着搓好的绳子,挂着水壶,插着镰刀,条件好点的家里还会带几个月饼。麦子的抢收开始了。一镰一镰的割,家里的壮劳力在前面割麦子。后面是女人或者孩子,在地上放上草绳,把一铺一铺的麦子抱来放在草绳上,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麦子捆结实,放在那里。于是,在六月的中原大地上,一边是带着草帽割麦的人,身后是捆麦子的人,再后面是一个又一个捆好的麦捆。终于,麦子割完了。这时候是全家人通力合作的时候了。通常是孩子扶着小推车,大人把麦捆一个一个抱上车,码齐,用绳子勒紧绑实。家里的壮劳力用两手架起两个车臂,把车攀儿架在脖子上,弓起腰往前推。因为太沉重了也因为地里的土太软,走起来往往相当艰难,于是家里的女人也会在车前系上一根绳子帮忙拉。就是这样,割完的小麦被一车一车的运回了家。

接下来的任务是乱麦子。这时候的铡刀变成了村子里的热门工具。因为村子里有铡刀的实在不是很多。于是得排队。早去和铡刀的主人说好。一旦借到铡刀便是全家及亲朋总动员的时候,最有力量的巧的人负责铡。其他的人负责往前抱和往里续。把麦子的头留下,把麦子的大部分根部铡下之后,分工晾晒的工作又开始了,麦子被晾在场上,麦秸被垛在一边。正午,烈日当空,正是晒麦的最好时间。枣树荫下,泡一壶茉莉花茶,拿着蒲扇,看着被晒的啪啪响的麦子,好点儿的家庭还可以切个西瓜,洗几条黄瓜,就这么看着,也是一种醉人的喜悦。

麦子终于晒得脆干了,打场的砺铢又排上了用场,一边一根绳子,两夫妻或者父亲和儿子艰难地在麦场上拉着砺铢挪动着,开始时是相当的困难的,因为麦子晒得厚,走每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压完四五圈之后便轻松许多了,因为麦子被压平了,麦粒也大部分被压了下来。然这时停下来用叉子把被压实的麦秸再次挑起,再次晒蓬松,然后再压。这样反复几次,麦秸便变成了松软的麦瓤了,麦粒也都落在了场上。

接下来的活计便很有技术含量了——扬场。用叉子把麦秸挑到麦场的一角,用扫帚和铁锹把麦子堆起。然后一人用簸箕收起麦子倒进另一个人手中的大木锨里,此人挥动大木锨扬向空中,借助风力,麦子中的麦糠和混杂在其中的土便和麦子分开了,一边是干净的麦子,一边是麦糠和土。两人合作默契,好像在表演一场优美的舞蹈。那时我最羡慕的就是扬场的人,实在是太帅了!

麦子扬干净了之后便是再次晾晒。这时的院子里更是不会离人,因为这么珍贵的粮食一定不能让鸟或者其他动物贪了便宜。晾晒之后大家才会忙活着把一年的口粮细致地装进袋子或者囤里,封好。

之后家里一般还会有一个挑麦根子的劳动,因为怕麦根子里有剩下的麦子,浪费了,需要一根一根的挑出来,晒干,然后用木棍把粮食敲出来再次晾晒放进囤里。

收麦子的劳动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记忆中的劳动过程是疲累的,但是却充满了对粮食的敬畏。因为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经历过饥饿,大多对粮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因为劳动的艰辛,也让人们对粮食和自然有一种厚重的情感。

而正是这种敬畏和劳作使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亲昵的真情,因为一起劳动过,一起协作过,所以兄弟姐妹间,甚至邻里间都有一种浓浓的不掺杂任何杂志的真情。那句“你吃了吗?”也是人们之间的最朴实和最真挚的问候语。

今天,现在,麦收的农忙几乎是擦肩而过的瞬间。联合收割机,拉麦车,让人们感觉晒麦这个劳动都成了最艰难的活。体力劳动的缺失让心脑血管医生成了最吃香的行业。珍惜粮食成了一句无关痛痒的体面话,甚至成了国家需要强调的,而不是一种本应有的道德素养。

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遗失了什么?

相关文章

  • 关于粮食的记忆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黄色看到粮食最多颜色(包谷面)。发糕、窝窝头、糊糊都是金灿灿的,从...

  • 关于粮食

  • 草原诗集

    (1)粮食 所有记忆中的粮食 孤苦伶仃 喇嘛们身披氆氇 ...

  • 消费主义时代忆童年

    关于童年,记忆里有:粮食、农活、自然野趣。 我的童年是缺粮食的。 家里生了我被罚款,四口人只有三个人的地,每年的粮...

  • 庄稼与粮食的记忆

    墨记·日歌(壹仟壹佰零肆·2022.2.1) · 庄稼与粮食的记忆 文/叶潇(湖北) · 1 追着季节走啊 却永远...

  • 关于粮食的故事

    《齐鲁晚报》报道:在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另外六名保洁员的午餐就是吃学生们的剩饭,这一习惯他们已坚持了5...

  • 关于粮食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家里已经不为吃的发愁了,不过还是啃过几年玉米饼,特别是冬天,那饼更难吃,又冷又硬,吃得满嘴掉渣。我的姐...

  • 关于粮食的思考

    小时候没少吃隔夜的饭,但总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近几年不一样,吃一次,胃就闹腾一次。我通过思考、比较,把这种情况解释为...

  • 关于粮食的诉说

    饭后,喝着一杯轻茶,默然间茶香勾起一丝很久很久以前的痕迹,那是关于父亲的一句粮食的话。 “掉下的食物捡起来吃掉”,...

  • 珍惜盘中餐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世界会进入粮食危机的报道,也看到很多人对中国粮食的担忧,突然间觉得这样的担忧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粮食的记忆 静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yi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