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凡齐微课
毕淑敏在《看着别人的眼睛》里写道:“眼睛对眼睛,是可以说话的。它们进行无声的交流,在这种通行的世界语里,容不得谎言,用不着翻译。它们比嘴巴更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
01
他叫廖文,马上就是高一年级学生。今天是报名的第一天,此时他站教学楼下的公告栏边,盯着高一的报名表发愣。
表上有他的名字,高一(1)班。咦!怎么没有黄小容的名字。她不是说好,要报名考二中的吗?难道她去了一中,或者没读书了?
正在他疑惑间,初三的同班同学周明走了过来,说道:“找班级呀?”
他回过头答道:“是的,我看到了,我在一班,你也在一班,我们又是同学啦。哦,对了,你知道我们班的黄小容去哪个学校啦?”
周明立即反应过来,道“黄小容,我们班上那个漂亮的女生?你该不会是想人家吧。”
“哪里呀,我只是觉得她应该能考上高中的。你和她都住在县城的东城区,知道她的一些情况。”
小周,这个人很热心,也很有组织能力,班上的各种活动都是他组织的,肯定知道她的一些情况。
小周调侃道:“没有她的消息,你死心吧。我知道你的情况,平时看你们的眼神就有点不对,可惜人家没跟你打个招呼就走了。”
“你知道她去那里了?”
“不知道,也许是离开了县城。”
他想了想,接着道:“我也很久没见到她。毕业照不是我负责吗,我去她家送毕业照的时候,她不在。之后,她住的地方换了别人,估计是她全家搬走了。”
廖文不觉心生遗憾,他和黄小容真的没什么,只是总忘不了她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
02
第一次遇上那双眼睛,是他刚上初一的时候。
他因为成绩好,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也就是二中。二中收入的农村考得好的学生,而一中是重点中学,大多数收入的是城里的孩子。
二中与县城隔着一条河,在县城的东面。离二中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座水泥桥,可以通往县城的北面。
廖文的班上有十多个城里的学生,其中就有前面说到的周明和黄小容。
廖文第一次注意黄小容,是发现她在看他。而他呢,只瞥了一眼,便躲开了她的目光。
他猜想,她一定是城里人吧。她瓜子脸,头扎马尾辫,一双明亮如宝石般的眼睛,双脸皮,弯弯的眉毛,挺直而秀气的鼻梁,薄唇,嘴巴微张时,脸蛋上有两个小酒窝。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短袖,下身一条紧身牛仔裤,运动鞋。这气质,这打扮,完全和小学的小丽他们不同。
从很小的时候起,小廖就有一个想法,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谋一份好工作,再买房买车,娶个城里的老婆。至于,读书时期,和女孩子交往的事情,他想也没想过。
第一个学期其中考试,廖文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几。成绩排在前几的还有黄小容,她排在廖文之后。于是,黄小容就更关注起他。
每天上课的时候,黄小容的眼神都会扫过他,最后在他脸上停留十多秒。廖文当然是感受到了。
这次考试,廖文能考到前几,自信心增强了不少,被人赞许也是可能的。其实,他不知道,黄小容对他这个人,也开始感兴趣。廖文长得眉清目秀,尤其是那双眼睛显得特别地有神,穿着虽然普通,还是会引来许多女孩子的目光的。
后来,廖文也开始大胆地看她,躲在人后远远地看她。每一次看她,她便会回望,平静地对上十几秒,便各自自别开。
这一年,廖文和黄小容没说过话,只有眼睛的交流。
02
初二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很难的几何题,然后让同学自习谈论,下课前讲解。
黄小容怎么想也找不出解答的方法。于是,她想到小廖,去跑到他桌子前问他。廖文的脸一下子红了,说起话来都有点结结巴巴。最后,廖文说:“你到位子上等,我把写好答案的本子给你看。”
有了这次接触,他们遇到什么不懂的作业,都会互相讨论。
他们也开始变得熟悉起来。
03
虽然,廖文和黄小容同班,一同讨论过作业。但是,出了教室,最多就是打个招呼,没过多说话。
走在路上,他们远远地看到对方的身影,就会去搜寻对方的目光,好像想要说的话就在对方眼里,不用说也能明白。
一次举行校运动会,宽大的操场上,他们能搜寻到对方的目光。食堂里打饭的时候,从嘈杂的人声里,通过辨别声音能找到彼此的位子,而对上几眼。
04
终于,初三毕业,考完中考,照完毕业照,廖文和黄小容就很少见面。
填志愿的时候,他们见面了,廖文说:“选二中吧,到时候我们还在一起。”
黄小容看了一眼廖文,点头回答:“嗯,选二中。”
廖文说:“我们出去走走吧,我有话对你说。”
沉默了半分钟,黄小容说:“哦,不了,我要回家,家里有点事。再见!”
她就这样走了,看到她的背影,他喊道:“再见!咱们高一见。”
最后一次见面,廖文憋在肚子里的话没说出来。
05
其实,最后那次见面,廖文是想说:“你的眼睛真让我着迷,我喜欢你。”
已经报完名的廖文,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什么,好像又不是。那对明眸善睐的眼睛,廖文永远也不会忘记。
廖文走到宽大的操场,来到学校的大门口,想着心事。心里忍不住为她担心起来:“她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过得好吗?”
齐凡齐写12期作营打卡第9天,1946字,共18324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