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

作者: 耿小耿 | 来源:发表于2024-01-17 23:30 被阅读0次

美到底指什么?  平时我们所说的“审美”是什么? 

《美的历程》作者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从对“美”的初步感知、体悟,到对艺术知识、精神的系统吸收,开启一趟寻找美的历程,领略美的智慧光芒,探索对人类文化美的认知。它用诗性的语言展示中国艺术哲学史。

“艺术有它的多义性、不明确性、朦胧性”,李泽厚表示,“我只愿你们在这多义、朦胧和不明确性的领悟琢磨中,能读出些中国传统的味道和兴致”。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以时间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之上,缀满了中国8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文学艺术之瑰宝,包括陶玉器、青铜器、建筑、佛像,以及诗词歌赋、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撷取了每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门类讲述, 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貌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并配以一百余幅古代艺术品图片, 讲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

第一章“龙飞凤舞”,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审美观念,以龙飞凤舞的图腾崇拜为代表,揭示了远古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龙和凤分别代表阳刚和阴柔之美,是中国古代神兽,象征吉祥权力和威严。

案例:舞龙求雨

在我国古代,人们相信龙是掌管雨水的神灵。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会举行舞龙仪式,以祈求龙王降雨。舞龙求雨的仪式通常在农历的二月初二举行“龙抬头”。村民们会制作彩龙,由年轻力壮的男性舞动,伴随着锣鼓鞭炮声,希望能带来雨水,保佑五谷丰登。

古代图腾

第二章“青铜饕餮”,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神秘图案——饕餮。具有兽首、人面、鸟身和鳞片等特征,是一种寓意着吉祥、驱邪的神兽。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展示了这一时期人类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美的形式的探索。

案例: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狞厉的美)

商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上常常刻有精美的饕餮纹饰。例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两侧就刻有巨大的饕餮纹饰。这些饕餮纹饰造型奇特,结构复杂,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庄严感。在当时,人们相信这些纹饰具有驱邪避凶的神奇力量,因此将其刻在青铜器上,以保佑主人平安吉祥。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的美学观念,揭示了理性精神在这一时期的审美价值。

儒家和道家的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人际和谐,注重道德伦理。他认为艺术和审美应服务于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内在价值,人们应欣赏和领悟自然之美。  儒家和道家的理性精神在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以楚汉文化为例, 那种充满奇异想象、炽烈情感和浓郁个性的文艺风格。 浪漫主义美学观念的产生, 充满了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展示了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案例:《离骚》——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是楚汉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在这首长诗中,屈原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和奇异的想象,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屈原通过描绘自己与恶势力的斗争,以及他的流放经历,展现了一种高度的个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五章“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美学特点,如玄学、清谈等,揭示了这一时期人们对超然物外、闲适生活的向往。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在政治动荡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案例:《世说新语》——记录魏晋风度的典范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言谈举止和风度翩翩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名士们清谈、饮酒、纵情山水的逸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例如,书中记载了竹林七贤的故事,他们以嵇康、阮籍等人为代表,追求自然、超越世俗的生活哲学,以及他们在政治压力下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风貌,这些都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


第六章“佛佗世容”,佛教传入我国后, 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佛佗形象的演变和特点,以佛佗的形象为例,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美学特点。融入了中原文艺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佛佗形象。

案例一:敦煌莫高窟的佛佗壁画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的一处著名佛教艺术遗址,拥有大量的佛佗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佛佗的各种形象,如说法相、禅定相、涅槃相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幅名为《佛佗说法图》的壁画,描绘了佛佗坐在莲花座上,周围环绕着菩萨、天王和众生,展现出佛佗的庄严和神秘。这幅壁画不仅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特点,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审美。


第七章“盛唐之音”, 唐朝时期文艺的繁荣和独特风格,如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国文化达到高峰,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案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歌。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盛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展现了盛唐时期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第八章“韵外之致”,介绍宋代美学观念,如理学、文人画等,人们对意境、内涵的追求。中唐时期文艺作品中那种超越形式和内容的精神内涵。这时期文艺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严格的规范,作家们却在其中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案例三:杜甫的《春望》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春望》描绘了战乱中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唐诗的格律,但在内容上却蕴含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中唐时期文艺作品“韵外之致”的特点。


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以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为例,山水画中的美学观念,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案例:马远《溪山行旅图》

马远的《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典型的宋元时期山水画作品,它完美地展现了宋元山水画的意境。画面中山峦起伏,水流曲折,树木繁茂,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在这幅画中,马远运用了大量的留白技巧,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空间感,体现了宋元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明清时期的美学观念,如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展示这一时期人们对人性、情感的关注。

案例:文徵明《烟江叠嶂图》

文徵明的《烟江叠嶂图》是明清时期文人画的代表作品,它体现了明清文艺思潮的特点。画中以江水、山峦为主题,运用淡墨、泼墨等技法,表现出江水的烟雨朦胧之美和山峦的雄浑壮丽。在这幅画中,文徵明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出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这幅画还反映了明清时期文人画家对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


《美的历程》一书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特点进行梳理,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为我理解美的内涵和美学价值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关文章

  • 2018-09-29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这本书是按照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形形色色的美——图腾飞舞、...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这本书读起来真可谓是美的历程啊,跟随着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游历了一番,身心说不出的轻松自在。能把...

  • 《美的历程》读后感

    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

  • 《美的历程》读后感

    该书共分十个章节,完整概述并描绘详解了中国古代至近代的美学历程,以时间为轴,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中的美学发展...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时间:2017.4.11~2017.4.15,共计5小时3分钟第一次阅读 翻开这本书之前,以为这...

  • 美的历程 读后感

    哇塞,生活可以美丽成那个样子。这是我的第一反映,然后,然后我发觉其实此刻我的感受也是很愉快的,愉快的感受是...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与艺术 苏格拉底问什么是美。而希庇阿斯却只能回答一位小姐、一匹木马、一只汤罐。美是我们心中独特的体验,说不出,只...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对于这个字,谁又能说得清呢?恐怕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解释吧!每种生命对于美的诠释都有所不同,因而也演绎着不同的...

  • 《美的历程》读后感

    如书的一开始说到的,我们有可能并未 去过很多地方,也并无法知道历史的真实面目,对史实有并不是那么的熟识,但经...

  • 《美的历程》读后感

    何为美?从古代象征崇拜的图腾之美,历经各朝代内涵演变,幻化为独属于世人内心的安宁。 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不少,聚焦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的历程》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dr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