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此微信公众号:泸中陈健
引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哪里有吃得苦、受得累的家长,哪里就有乐观、健康、幸福的孩子,就有温馨、和谐、美满的家庭!
很久以来,整个教育界都很苦:学生读得痛苦、老师教得辛苦,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也很苦——家长。学生寒窗十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为求得知识终身受益;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工作职责所在,“教不严,师之惰”;家长孕育、抚养孩子,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同样重大——“养不教,父之过也”。
在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教育各方都很苦:没有最苦,只有更苦!辛苦的是孩子们身后站着的似乎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提供经济、物质、精神支持和帮助的家长们。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组成的教育力量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学生的进步、优良班风的形成和学校教育教学业绩显著的背后,家长可谓功不可没。当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宣告了漫长的家庭教育征程的开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门口,到处可见陪同或等待的家长。低段学童那沉甸甸的书包、水壶,多少次都是挎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肩上。周末、假期在通往各个早教(幼教)班、兴趣班、文化补习班、艺体特长班的途中,也常常看见家长们忙碌的身影!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天使!
为了让天使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能够抗击风雨的翅膀,或富裕或贫穷的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大多是毫不吝啬、倾其所有:
缴纳不菲的培训费,购买昂贵的学区房,必要时还请长假甚至辞去稳定的工作,告别家人、亲友去异地他乡陪学陪读。付出的代价虽不至于砸锅卖铁、拆房卖屋,往往也是大伤元气甚至债台高筑。
吝啬于己,慷慨大方于孩子。
亏欠于己,不留遗憾于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呐,真傻,真苦!
拳拳之爱,向下汩汩流淌
有人说:中国式的爱,是一代代不断向下流淌着的,且不断流、不枯竭。
当年,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回忆了“父子回家同奔丧、车站站台相送别”的伤感往事,抒发了“父爱子情深似海、儿思父愧悔难当”的真情实感。很多年来,每到八、九月份高校开学报到时,宽阔的校园里总是人头攒动,晚间有不少的家长就留宿在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上,让人感慨不已!
在新闻媒体上,时常看(听)见家长省吃俭用供养儿女完成学业的报道。有的家长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打工挣钱。异地谋生苦在身,思念牵挂苦在心!儿女留守在家,年迈的祖辈又不得不承担起家长的管理责任。面对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年迈老人无法管理、无力辅导孙子(女)本已苦不堪言,还得时时担忧小朋友诸如身体患病、成绩下滑、惹祸滋事、安全事故等等,如有闪失咋向儿女们交代!
隔代教育之痛,真是无处言说的苦!
尽管如此艰苦,各位家长还是会尽心尽力:那准点的接送、餐桌上可口的饭菜、深夜寂寞的陪读、考场外的期待、按月准时打在卡上的生活费,无不表明了家长们的坚定态度——孩子,努力去学、大胆去闯吧,家长永远是你们最坚强最有力的后盾!
盼女成凤望子成龙
今天,大多家庭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家财殷实的希望子女能够学成归来,传承家业;经济拮据的希冀孩子有朝一日恨铁成钢,榜上有名、光耀门庭!其实这些朴实的愿望都是为了同一个夙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后代儿孙有新的生活,不再像上辈那样艰辛劳碌!
但世间诸事并非十全十美,在应试的路上走得顺风顺水、心想事成的并不多,大多家长还得坚守不离不弃、绝不抛弃的底线,陪同孩子通往“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状元郎”的人生之路。孩子毕业,辛苦奔波谋求工作,求得一份工作,家长们又会开启“扶上战马,送上一程”的赞助模式:依据家庭经济状况,在孩子工作地或资助购房、买车,或添衣加被、购置家具电器……
如今,受交通、经济、信息、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别太大,名校漩涡效应越来越强,每年不知有多少学子“少小离家去求学,老大学成也不归”,让很多正值壮年的家长们早早进入“空巢”生活的轨道,重回二人世界,双鬓渐白,步履蹒跚,执子之手,“两人”偕老去。
民族振兴大业强教育合力不可少
当今教育,困难重重;高考改革,任重道远。
操劳的家长,在今天的教育之路上付出太多,吃苦太多,他们也是新时期教育这个重要领域里的一股中坚力量!有了倾尽真情、使出一份洪荒之力的家长,孩子理应成为于国有才、于家有用的栋梁之人。
在城市村落、山地平原、渔乡牧场,到处都有无数默默无闻、吃苦耐劳且不求回报的家长,定会为莘莘学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各位朋友,请为我们无以数计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家长们鼓掌!
欢迎关注此微信公众号:泸中陈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