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孤松而盘桓”,是中国古代倦游的读书人回乡的标准动作。但在惠特曼那里,他对橡树是这样描述的,不但“没有一个同伴”,而且有青苔从树枝垂下,“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它的同类,在眼前一片又一片地逶迤而去,光秃秃的,丝毫绿意也没有。”——题记
1——钟情松木
汉班固《白虎通•崩薨》中明确记载了封土的高度和植树的种类: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如果谁要是违反了这个制度,就要处以“髡削”,也就是剃光头发的处罚。由此可见,这在当时,墓葬是严格按照这个制度进行的。
道光《神木县志》记载:“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巨松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
2——橡与栎
唐代皮日休有一首《橡媪叹》,诗中写道:“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橡果的起源:人们食用橡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橡子一直是许多山区人民的主要食物。
我国北方著名的橡树有辽东栎、蒙古栎,南方有青冈栎、高山栎、刺叶栎等数十种,栓皮栎、麻栎、槲栎、柞栎南北均有。
3——穀与构树
《山海经·招摇山》: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其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穀,构树。
4——棪木
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以吃。
陈水河整理于2022.4.29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