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人给你传授这样的育儿经验:在孩子面前,父母双方要一个人唱黑脸一个人唱红脸。即在孩子犯错误时,要一个严打一个讲道理,让孩子感受到威严与慈爱并济。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2755/f5854235dbbe8309.png)
如今,很多父母已经认识到”打骂“不奏效了。那么讲道理呢?
我们是不是时常上映这样的场景:父母在一边不停的叨叨叨,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孩子在一边表情冷漠,自玩自的,甚至痛苦地用手捂住耳朵,严重时甚至离家出走。
"有意思教练"的创始人高琳女士,在自己做企业培训和教练多年经历中也深刻体会到,在成人学员身上也有同样的体现:没有一个人喜欢被说教。
当你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时候,不但剥夺了别人的愉悦感,效果也很有限(此处脑补你爸妈的唠叨)。教导不等于说教,没有一个人喜欢说教。
——《故事力》原文片段
思想家、教育家卢俊曾说过,世上最没用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不过,高琳教练提到:想要教导他人,不是不可用说的方式,而是要换一种说法,从说教改为说故事。说故事不仅不让对方反感,反而能帮助他去主动反思,从故事中解读并领会出道理,这个道理和结论是他自己得的出来的,再来启发他采取行动和改变(其实也是你想让他采取的行动)就顺理成章,比如早起、戒烟等。
高琳和他的先生Hubert都曾分别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角色,师从著名的演讲大师Crag Valentine。他们用自己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再到创办有意思教练的转型,见证了故事的力量。在其合著的新书《故事力》中,就专门针对“教导的故事怎么讲”这一具体应用场景做了详细阐述,让我们从实操上了解该讲什么样的故事,以及如何讲故事,才能起到真正有效的教导作用。
提到对孩子讲故事,我脑海里就不由自主想起一首熟悉的旋律,“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很多家庭也经常会发生类似的场景,不过是在饭桌和书桌旁。
每到开饭时间,看到孩子挑食的模样,爷爷奶奶就开始提“想当年,饭都吃不饱,天天红薯玉米,你们还这么不珍惜......”
每当面对孩子满是红叉叉的作业和卷子,高知父母最喜欢讲的就是“想当年,我是如何成为学霸的......”
工作中我们又从老板哪里听到无数次“想当年,我是如何拿到那个大单”的故事。
但是,这种“想当年”的故事却起不到什么教导的作用,更多是讲故事人絮絮叨叨的自我陶醉。
之所以理解不了“想当年”他人经历的苦难或荣耀,是因为那些日子已经是太遥远的过去,让当下的人无法感同身受,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
我家孩子每次听到以前的人天天吃红薯玉米,羡慕得不得了,因为那恰好是她最爱的主食,每次都对姥姥过去的生活表示羡慕,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与其让“过去时”教育泛滥,不如有的放矢,根据孩子们现在的思想与行为、环境与条件,有针对性地讲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故事,孩子们会更乐于接受,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书中建议和孩子多讲讲以下三类故事:
1.讲讲大人当年失败的故事,给予共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挫折,情绪低落,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大多会说一些正面的话,比如“坚持、你很棒”,但是这样的话语往往不太奏效。
如果父母能够讲一讲自身类似失败的经历,给孩子感觉“哦,原来大家差不多啊”,一方面让孩子觉得“这些事没什么大不了,谁都经历过”,另一方面,会让家长显得平易近人。
并且,孩子也会一点一点耳濡目染,父母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以后在遇到困难时,他自然会想到最熟悉的父母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2.讲讲孩子曾经成功的故事,给予赋能
孩子最近上乒乓球课,学习新动作犯了难,做不规范难免被教练呵斥几句,就想打退堂鼓。
这个时候就不要责备孩子了,而是讲一讲他之前成功的故事。
“你还记得上次学习正手拉球是怎么开始的吗?中间是怎么坚持的?后来又是怎么取得进步的?”
当用孩子回忆起自己的成功故事时,他会格外被赋能,因为他会再一次重温胜利的喜悦,从过往经历中找到自信,甚至会倒找经验和方法,去解决他们当下的问题。
3.讲讲名人的故事,给予启发
为什么要经常给孩子讲名人传记?
一方面名人传记故事来源于现实,可以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名人都自带光环,更容易让孩子信服并认同,潜意识里的会约束自身的言行。
不过,名人传记读起来还是和孩子有距离,如果只是平平地讲述一遍,只会让孩子看到名人的成功和伟大,而对为什么会成功需要进一步思考。
所以,在讲名人的故事时,关键不在讲,而是在于讲完之后的问。通过和孩子互动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构建自己的价值观。
孩子很迷恋《哈利波特》,我和她讲了J.K.罗琳的写这部作品的故事,问过她一个问题:“罗琳说她只要开始写作就要把自己关在酒店里,不接电话不见人的做法,你怎么看?”
孩子想了想说:“我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把门关起来,手机拿开,你们谁都不许打扰我。”
看,这就是自己思考后的结果,比我唠叨100遍都要抢。
人的天性是喜欢故事,故事蕴含许多的道理。无论是做父母教孩子,还是做老师教学生,或是做老板教员工,都需要将一些道理。讲道理不如讲故事,可教导的故事讲不好就变成了说教。
避免说教,我们应根据对方当时的情况,多讲讲自己失败的故事来共情,讲讲对方成功的故事来赋能,名人故事的启发要从提问中得来。
别忘了,故事从生活中来,终究要回到生活中去,用心观察和累积,把故事联系生活再讲出来,才能有趣又有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