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内容来源于:运营研究社
导语:你的业务适合做社群吗?
弄清楚自己的业务是否适合做社群,是做社群规划的第一步。适合做社群的业务有哪些特征呢?
强地域性业务
高利润率
高决策门槛
高购买率
符合其中任意一项特征的业务都适合做社群。
(1)你是高利润的业务吗?
社群运营是重人力投入,如果你的业务利润率太低(不超过30%)是不足以支持那么高的服务成本的。
例子:百词斩阅读训练营(收费群)
群为学员提供的价值:
第一: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下,促进自己完成学习目标,毕竟每天有对比谁也不想落下。
第二:改变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看法,至少我从这个社群中不再是应试方向的去学英语,更注重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群主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在社群管理上,所以整体的学习氛围和活跃度也非常高。
结论:
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是利润率相对可观的业务(60%左右),非常适合用社群作为服务的落地工具。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授课和多对多的用户相互学习监督,而且还可以利用社群氛围来提高课程复购率和对其他课程的导流效果。
(2)你是高决策门槛的业务吗?
购买决策门槛高意味着用户需要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做决策,企业与其用电销这种让用户生厌的方式做信息咨询服务,还不如在沟通便捷且信息形态多样的社群里边进行。
例子:某商务俱乐部是收取会员费,定位是“为用户预订全网最低价的机票、酒店,并有专人管家进行一对一服务”
过程:①引流进入俱乐部体验群;②通过社群服务体验,与客户沟通,消除用户顾虑;③体验期结束后,成员转化为“俱乐部会员”。
决策门槛的高低除了跟价格有关外,还与机会成本有很大关联。比如,妈妈给孩子选幼儿园,纠结的是万一选错了怎么办?
(3)你是高购买频率的业务吗?
高购买频率的业务意味着用户需要非常强的粘性,社群是用来提升用户忠诚度的好工具。
作为零开发成本的营销工具,经常被零售行业的从业者自发使用起来。
(4)你为什么要做社群?
社群不需要每天都有人活跃,但前提是你需要清楚为什么要做社群。按照常见的社群运营目的,社群价值分为: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5)用社群实现拉新价值
例子:微课社群就是2015年初开始火起来的用户拉新玩法,操作简单,效果给力,发起方通过邀请某领域行家进行在线分享,吸引对话题感兴趣的用户到社群参与学习。
在用户整个参与过程中,运营就会设置关注公众号、转发图文、注册网站、填写报名信息等进入群门槛,实现自己的拉新目的。
对于这类社群的运营,建议:如果你的社群运营目的是提升公众号关注量、注册量、名单量,当社群达成拉新价值后,要是你没有精力管理,其实可以解散它们。如果后续沦落为广告群或死群,可能对产品的品牌形象有点负面影响。
(6)用社群实现用户活跃
如果你的项目满足的是用户的低频需求,其实可以考虑拿社群做用户活跃。
例子:某装修类APP
社群玩法:以城市为单位建立了33个社群,每个城市分别设置设计师群、材料商群。运营将群内的用户打标签(设计师标:风格+昵称、材料商标:材料+昵称),定时管理群秩序,通过表单的方法进行材料商与设计师的需求对接。
社群运营半年后,他们开始招募城市合伙人来一起运营城市群,让合伙人聚集当地设计师、材料商,并且开展线下培训收费。
(7)用社群提升用户转化
组建各种跟课程有关的兴趣社群,然后在公众号里去发布社群招募信息,对某方面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到相应的社群。
在社群管理过程中,可以尝试拿与兴趣相关度高的课程,配上一定的优惠力度实现用户付费转化。
对于转化价值的社群,还有一个常见的运营问题,“当社群完成转化价值后,还需要进行运营它吗?”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看你用户在业务里是否有复购或者跨品类购买的可能。
通过社群做用户转化/复购技巧,第五章节有详细说明。
(8)用社群实现用户留存
汽车、房产、美容、旅行…等互联网产品,从注册到用户产生需求往往有很长周期,在这些高决策门槛业务做潜在用户留存的话,除了微信公众号外,很适合做社群留存。
当社群用户量做大以后,社群管理需要有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可以是公众号,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群养公众号,从讨论中选出优质内容,以公众号补充社群运营,比如用公众号招募更多成员(这类社群后续需要评估最终转化的效率,如果低于成本投入的话,说明社群留存价值不大)。
同学们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单来做社群定位的描述。
业务特征—自己的业务是否适合做社群;
运营目的—希望通过社群实现怎样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