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可偏偏是长处会让你居高临下,只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陷入“黑话”逻辑,对牛弹琴,甚至不小心就进入鄙视链。
想起一次帮亲戚拿快递的经历。我刚好走到亲戚楼下,接到电话让帮忙到快递箱取快递,亲戚说楼下左手边就是快递箱。我绕到楼下左侧空无一物,不对!围着楼房转了一圈,才在楼房右侧取到快递。反思一下沟通过程,亲戚在打电话时肯定与我是面对面,他的左手边正好是我的右手边。他以他的视角告诉我方向,我以我的视角来理解方向,刚好完全错位。其实我只要放下自负,再确认一下是不是进一楼大门方向的左手边就不会出现这尴尬的场景了。
想想这类先入为主的错误还少吗?事后总是辩解:“我以为……",但世界偏偏不是我以为的样子。我们总是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吃一堑长一智,随我一起体验从教人生。

一、空杯
1、我会做什么,就有什么不会做。
按7年一轮回算,从教已经三生了。开始是无知无畏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我只是完成了工作;后来开始考虑学生的兴趣与感受,讲解有趣,追求更受欢迎;如何让课程有用?切入行业项目,课堂变成了职场;有技术就够了吗?总结思维模型,三分讲七分练;如何让学生成为主角,体验学习之乐,游戏化体验;回顾三生,从有我到无我,师之道,永无止境。在别人眼中,我是老教师了,而自视,每一堂课都是创意的共振场,我只是新手入门而已。每一堂课都让我好奇会发生什么呢?不禁想起寿司之神小野二郞,95岁高龄还在追求寿司之道,极致美丽。
2、虚心请教,寻求帮助。
刚开始教聋生,我比你们强,我教育你,我控制你,我影响你。但接触后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精彩,你如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俯下身,向孩子们请教。那一刻,花自绽放。每一个聋生都是我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段人生体悟。课堂开始变化,从我自问自答的演示临摹变成孩子们创意无限的自导自演。

二、入心
1、孩子的需求高于我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做糕点师,有的想做程序员,有的想做设计师,有的想做美食家,有的想做模特,有的想作模特。学校有专业与课程的限制,我时常陷入矛盾。其实我希望的教学方式是打破学科限制,用师徒制让孩子们从工作项目中去体悟、去感受、去思考。我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可以制造我的小世界。从我的每一节课开始,抓住启发心智的核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适时调整课堂内容与形式,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
2、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一次孩子们在路上抓了只松鼠带到教室玩,松鼠抓伤了好几位同学。知道消息担心上火,马上严令孩子们放走松鼠并去医务室诊治,他们不情愿,但依旧执行了。事后与他们交流,有趣而可爱,那份童真让我叹息。我喜欢,我愿意,我尝试,青春的生命力本该如此。带着他们的视角返视自我,不禁拿起我的画笔享受心流。

三、祝福
1、工作顺利
每一份工作都精彩,毕业后孩子们成为了教师、程序员、设计师、主播、工人、服务员,祝福你们找到自己匹配的工作,日日精进。
2、家庭幸福
经常收到孩子们婚礼的请柬,我不能一一前往,祝福大家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一生幸福。

保持着好奇,保持着无知,我只是教育的入门者,时时期待与孩子们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