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千里,旧上海传奇之一,三大命理高手之一。他有一部著作叫做《千里命稿》。
在很多人眼中,只有在社会混不好的人,才去经营算命一途。所以,有种说法,算命的人多是学问低的人,因为如果有了正经的学历,谁会去放弃容易得到的比算命“体面”些的工作呢!
但是韦千里不同,他是复旦大学文学系出身,按道理即使找不到很合心意的高薪工作,随便找个糊口的差事应该也不成问题。命运的玄幻让韦千里还是走上了命师之路,他的父亲算到自己短寿之命,果然在韦千里毕业之前去世了。
这样一来,作为一个男人,韦千里就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另一方面,遗传是种很玄妙的东西,不单指基因,也包括某些难以言说的东西。韦千里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也比较有天赋,对于命理的学问,他也能掌握得很精妙。这样一个人,似乎顺理成章地继承父亲命运的一些方面也并不奇怪。
这个男人做着他的算命生意,他自己也说有时好有时坏,好像命里注定要做这行似的,每次稍稍有些积蓄,结果不是这里有事就是那里出乱子,非得破财才能消灾。让人破财的事情可以包含很多因素,比如你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想总算没事了吧,结果可能你的父母就身体不好血压高什么的,总而言之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就算喝凉水都要小心呛死,过马路都要当心被围巾勾到出车祸。
这样看来,当年韦千里放弃以高学历谋生,选择算命一途尽早养家糊口大概也是一种无心中的侥幸。谈到财务自由,试问谁不想达到呢?韦千里也是如此,他一口气接连在上海开了17家店,结果是做什么赔什么,最后能够带来财气的,仍然还是算命的本业。
然而,在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后代看来,算命不是封建迷信吗,那么做这种事的父亲似乎形象就有些不太正面了。在心智还不成熟的子女眼中,这是否是一种羞于出口的职业呢?和韦千里不同的是,他的孩子们严守着心房,放弃了家学渊源的熏陶。
然而戏剧的是,二子在美国始终没找到工作,急了,这时人经过现实的历练,对于传统也不那么排斥了。他写了一封信寄给中华大地上的父亲,韦千里这时候一定是“受宠若惊”的。因为他殷殷切切地回复了儿子:早则五月,迟则八月,觅职必有所成。
结果,二子在5月28日得到了一份史丹福大学的教职工作。
为什么平时自诩崇尚科学的人,会突然相信起平时不相信的事物呢?
当人们到了人生低谷的时候,自信心往往会受到很大的挫伤,甚至怀疑起自己怀疑起人生来。有些人甚至会心底滋生出一种叫做“冒牌者症候群”的情绪,这个时候,有信仰有可以看破迷障的事物就相当于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他们打破常规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