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的童年拾趣

作者: 小雨的随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2-21 06:12 被阅读0次

孩子是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代名词,童真童趣总是被历尽世事的大人们所喜爱。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童年欢乐。在唐诗宋词的文学宝库里,孩子的童年趣事充满了诗情画意。

钓鱼乐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吟诵间,一个头发乱蓬蓬、面孔稚嫩的小孩侧身坐在草丛中钓鱼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蓬头"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加粉饰,自由、自然的乡村孩子。当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时,他一改往日顽皮爱闹的特点,只是“遥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 路人。这样一个不加粉饰的小孩子的面貌和害怕小鱼惊跑时的动作,使读者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感受 到小孩的纯真可爱。

相遇趣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笔下是一群热情好客、稚气活泼、彬彬有礼的孩童形象,让人甚是喜欢。

春风闹

清代的高鼎在《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日美景,孩子顾不得欣赏春日美景,只想快点拥抱大自然。,一放学就跑出去放飞心爱的纸莺。一个"忙”字写出了孩子贪玩的心理活动,纸鸢乘着东风在草长莺飞的晴朗天空中飞翔,春景因随风飘荡的纸莺和奔跑欢笑的孩童显得更加生动、富有情 趣。可谓静中有动,动静相生,让人不禁想起冰心改编的名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就是孩子们书写的诗行。

牧牛闲

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放牛娃,骑在牛背上一路行一路歌,无忧无虑的样子,响亮的歌声欢快到使整个小树林都被震动了。忽然,歌声停止了,怎么回事?看小孩的动作:挺直腰杆,蹑手蹑脚,一只手捂住嘴巴,眼睛专注地盯着高高的树梢。原来 是一只蝉吸引了他。此时,我们都知道了,他真想把这只蝉捉到手!

躬耕乐

范成大有诗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耒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瓜。”白天要去田里锄草,夜晚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织,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他们不会耕、不会织,却也不闲 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 “学种瓜”。这是乡村中常见的景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乡村初夏时节的紧张劳动气氛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妙趣横生。

古代儿童可爱的形象,有趣的童年就藏在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春天翩翩而来,一起来诵读诗歌,寻找童年的快乐时光!

相关文章

  • 童年拾趣

    春 春风慢慢起了,阳光渐渐暖了,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储存了一冬的能量与营养准备贡献给她的儿女们了。 最活跃的一个从村...

  • 拾趣·童年

    犹记得童年的夏天 与爷爷奶奶坐在院子里 我数星星 他们乘凉 犹记得扬子的江风 与爸爸哥哥走在江沿上 我看灯火 他们...

  • 童年拾趣

    童年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如薄雾被初阳给蒸发。我闭上眼睛,想要张开双手去抓的时候,慢慢的回忆起那逝去的日...

  • 童年拾趣

    一一我的小学生活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上小学,小学建在离我们村一里地左右的一座小山顶上。学校集...

  • 童年拾趣

    小时候的日子是贫困的,连白面馒头都吃得少,记忆里母亲几乎每天都要起得很早,在饭棚子里摊煎饼,支起鏊子,用油布...

  • 童年拾趣

    山顶,春日,太阳在遥远寡淡的天空散发着吝啬的光芒,风却张牙舞爪地抚穿行人的衣襟、秀发。放午学的孩子们嬉笑打...

  • 童年拾趣

    童年拾趣 我的童年生活于70年代,在那个时代,吃的东西远不如现在这么丰盛,但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们,总可以在田地里找到...

  • 童年拾趣

    这两首诗歌(可能只算打油记吧),是我小学或者初中时候的作品,一直保存在我的旧笔记本里(都是那时候写的,没有修改)。...

  • 童年拾趣

    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到书中有这么一段“村子里的维多利亚小学离我们家大概只要走十分钟,但我通常需要两...

  • 童年拾趣

    记忆中,少儿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在原始的童心驱使下,总能寻觅到好玩的东西,找到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在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里的童年拾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si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