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路通南北,
两边小店卖东西。
《九岁县太爷》里的这句对联至今记忆犹新,看《九岁县太爷》还是我小学时候的事,里面好多对联都不记得了,唯独这句:“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我从来没忘记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0063/6efe6d531181eedd.jpeg)
正好小学的学校也是在一条贯通南北的泥巴路边,路和学校都在一片空旷的万亩田园中央,路边也真有一两个小店,还真是应景。
学校是一个由红砖和铁门围起来的四合院,听说还是我家宗祠改的。门口没有保安,只有后勤师父的妈妈坐在那里卖着2毛一竹筒的瓜子和一些冰袋汽水、麻辣类的小零食。
左边是一堵实墙,往里走,墙的尽头并没有教室,也没有学生,只有几只由学生们剩饭剩菜喂出来的雪白大肥猪,不管是母猪还是公猪,它们都发着类似读书的哼哼声。
猪圈稍微往外面的田地扩建出去了一圈,不过还是不影响学校的方正,中央还有一个不大不小但奇臭无比的化粪池,联想起当年追逐玩闹的同学周某掉进去差点淹死后当众在操场洗澡的画面,我又不合时宜的笑了。
猪圈的围墙则是连着教室的,首先是所谓的体育设备和科学实验室,我不记得我曾进去过,除了发洪水帮忙去搬东西的那次。
接着是老师的教务室,或者说是办公室,然后才是学生的教室,教室里面也有类似猪打呼噜的哼哼读书声,在第二间教室跨过操场的正对面,也就是铁门这边连着的第三间教室黑板上,老师的白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0063/55a9603badb8d633.jpeg)
我看着上面洋洋洒洒的几个大字:
上联:上海 自来水 来自 海上
接着戴银边眼镜的瘦高个吴老师便转头问道:“今天我们大家来学习对联,有同学能对出来下联吗?”
对联是吴老师的看家本领,村里但凡节庆都会叫他帮忙写两幅对联挂门上。
“首先我给大家解析一下,上海反过来是海上,自来反过来就是来自,自来水反过来是水来自,所以这句对联反过来还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吴老师继续说到。
大家笑了,笑这句话有意思,还并没有来得及感觉对联的美,紧接着接着吴老师又让我们思考起下联来。
不过作为小学五年级的我们怎么也对不出,就算现在我也依然不会🤗,不过还是喜欢的,尤其看别人才华横溢的样子,就如同当时羡慕老师略加思索看着窗外火红的砖窑对出下联一样,他这样写到:
红砖 旺火烧 火旺 砖红。
我也不知道工不工整,就觉得火对水挺好,就和老师对学生一样,水火不容,哈!再就是他这句反过来念也确实一字不差,给人感觉就很厉害的样子。
接着老吴又开始讲起了他收录的本土好对联,至今我还记得其中的两副,也写出来供大家鉴赏鉴赏,有懂得人可以评价一二。
一则:家乡有个地名,名叫六里垅,六里垅上往远处眺望,可以看到江水中停靠着船只的白沙洲。某天两人在六里垅经过便雅兴作起对联,一人出上:
“白沙洲 舟上洲 洲上 洲下 舟上洲”
一人上看看、下看看,看着脚下的六里垅对曰:
“六里垅 人上垅 垅上 垅下 人上垅”
还有一则:说是一人带着孩童到山里打桐子,看着桐子落下时小孩快乐的笑声,遂出了一上联:
童子 打桐子 桐子落 童子乐
上联一出,文人们纷纷涌动,翌日一人看着女儿正在吃着放多了盐的鸭头嫌弃的表情,便偶发灵感对出下联:
丫头 啃鸭头 鸭头咸 丫头嫌
行文到此我才发现,那是我上过的最有印象的一堂课,情景都历历在目,包括老师的样子,我是真的不知道他的对联写得好不好,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成功引起了我对对联的兴趣,索性我也再借儿时同学周某开一次刷,在此留下我的对联处女作:
猪哼人哼猪仰人翻
师说生说众说纷纭
不成文章,供君一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0063/14c632b5c4a6265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