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清】高秉钧著《疡科心得集》笔记

读【清】高秉钧著《疡科心得集》笔记

作者: 康乃尔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20:11 被阅读0次

    导读

        此为中医外科三大学派之心得派代表作。其主要学术成就:

    1.  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

    高氏受温病三焦辨证思想的影响,根据疮疡的发病特点,提出“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

    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从而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

    2. 提出了“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

    “毒入于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入于脾则腹疼胀,入于肺则喘嗽,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

    3. 论证了治疮疡必以阴阳虚实表里为本,主张阳毒可以攻毒,阴毒必须补正;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已溃以托补元气为主。

    4. 汇集了260余首外科方剂

    如紫金膏治疗痰核瘰疬,十层膏治疗廉疮,麻黄膏治疗牛皮癣,黎洞丹治疗跌打损伤,增制史国公药酒方治疗历

    节风痹,化坚丸治疗乳痰乳癖,阴阳铁箍散治疗痈疽等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疡证总汇

        人身一小天地也。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草木,有五脏六腑,不外乎阴阳气化而已;气化不能有全而无偏,有顺而无逆,故天有时而失常,地有时而荒芜,有时而疾病。夫病之来也,变动不一,总不越乎内证、外证两端。而其致病之由,又不越乎内因、外因二者。何谓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阴也。何谓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阳也。发于阳者,轻而易愈,发于阴者,重而难痊,内科外科,俱是一例。今以内科论之,如疯、痨、臌,膈诸证,此发于脏也,阴也,治之不易愈;如伤寒、疟、痱诸证,此发于腑者也,阳也,治之易愈。伤之传经,在阳经者易愈,在阴经者不易愈,夫人能知

    之。而外科之证,何独不然。有由脏者,有由腑者,有在皮肤肌骨者,无非血气壅滞,营卫稽留之所致。发于脏者,其色白,其形平塌,脓水清稀,或致臭败,神色痿惫,阴也;发于腑者,其色红而高肿,脓水稠粘,神清气朗,阳也,此其大概也。

          细论之,发于脏者为内因,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面成,如失营、舌疳、乳

    岩之类,治之得法,止可带疾终天而已。若发于腑,即为外因,其源不一,有火热助心为疡,有寒邪伤心为疡,有燥邪劫心为疡,有湿邪壅滞为疡,此俱系天行时

    气,皆当以所胜治之。又有寒邪所客,血泣不通者,反寒热大作,烦躁酸疼而似热,热邪所胜,肉腐脓腥,甚至断筋出骨,以致声嘶色败而似寒;又有劳汗当风,营逆肉里,而寒热难辨者。又有不内外因者,膏粱之积,狐蛊之感,房劳之变,丹石之威,无不可作大疔、成大痈;即如误食毒物,跌压杖棒,汤火虫兽等伤,亦皆作作痈作脓,总由营气不从之所致也。

          然则治之奈何?亦在审其脉以辨其证而已。

        大约疮疡未溃之先,脉宜有余,已溃之后,脉宜不足。有余者,毒盛也;不足者,元气虚也。未溃而现不足之脉,火毒陷而元气虚也;已溃而现有余之脉,火毒盛而元气滞也。

          按定六部之脉,细察虚实,其间宜寒、宜热、宜散、宜收、宜攻、宜补、宜逆、宜从,总以适事为故,未可卤莽图治也。再疮疡之部位,其经络气血之循行,即伤寒之经络也。伤寒无定形,故失治则变生。外证虽有一定之形,而毒气之流行亦无定位。故毒入于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入于脾则腹疼胀,入于肺则喘嗽,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入于六腑,亦皆各有变象,兼证多端,七恶叠见。《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何?曰脏也,腑也,阴阳也,虚实也,表里也,寒热也。得其本则宜凉、宜温、宜攻、宜补,用药庶无差误;倘不得其本,则失之毫厘,缪以千里,可不慎诸!

    明外实从內出论

          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其始或外由六淫之气所感,或内被七情受伤。《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邪必凑之。又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明乎此义,则治证了然矣。如夏令暑蒸炎热,肌体易疏,遇凉饮冷,逼热最易内入。客于脏者,则为痧、为胀;客于腑者,则为吐、为泻;客于肌表者,则为㾦、为瘰、为暑热疮、为串毒、为丹毒游火;客于肉里者,则为痈、为疡;客于络脉者,为

    流注、为腿痈。斯时正气壮强,逼邪出外,依法治之。在内证尤为易愈,或三日,或五日,或一候即霍然矣;若外疡则稍多日期。亦有暑邪内伏,遇秋而发者,在经则为疟,在腑则为痢,其在肌络则为流注、腿痈等证,是名阳夹阴,用药则以解散和营通络,即不散而成脓,亦不至有大患。又有正亏邪伏深入,交寒露霜降而发者,在内则为伏邪瘅疟,朝凉暮热,或昼夜热而不退,缠延不已,致阴虚化燥,痉厥神迷,内闭外脱,不可为治;在外发痈疡,则为正虚邪实,阴中夹阳,成脓溃后,虽

    与性命无妨,然收功延日,不能速愈。此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之大凡也,为疡科中之第一义,故首揭之。

    医方

    说约四妙汤

    此疡科首用捷法,功效立奏,医者临证酌用

    生黄芪  当归  金银花  甘草节

    此方可移深居浅,转重作轻。如已成气血素亏,不能穿溃者,加白芷、角针、山甲,一伏时自溃。如初起焮痛口渴,加天花粉。此治痈疽、发背、肠痈之神也。

    黑地黄丸

    治脾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亦治血虚久痔。

    熟地  苍术  五味子  干姜

    用枣肉丸,米饮或酒下。

    陈氏内消沃雪汤

    治发背,并五脏内痈,尻臀诸肿,大小肠痈,肛门脏毒,初起俱未出脓,疼痛不可忍者。

    青皮  陈皮  乳香  没药  连翘  黄芪 当归  甘草节  白芷 射干  天花粉 穿山甲  贝母  白芍  金银花  皂角刺  木香  大黄

    水酒各半煎。

    蟾酥丸

    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臀腿等疽,一切恶证。

    蟾酥酒化  轻粉  枯矾  寒水石  铜绿  乳香  没药  麝香  胆矾  雄黄  蜗牛  朱砂

    共为末,端午日于净室中,先将蜗牛研烂,再用酥研匀,方入各药捣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用葱白嚼烂,包药在内,将热酒一杯送下,被盖卧出汗。

    景岳托里散

    治一切疮毒,始终常服,不致内陷

    瓜蒌杵  当归酒拌  黄芪盐水炒  白芍  甘草  熟地  花粉  银花  角刺

    上用无灰酒煎服。

    陈氏牛蒡子散

    治乳痈、乳疽,结肿疼痛,无论新久,但未成脓者服之。

    牛蒡子  陈皮  山栀  银花  甘草  黄芩  花粉  连翘  瓜蒌仁  角刺  柴胡  青皮

    水煎,加酒一杯服。

    陈氏托里消毒汤

    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以托之。

    人参  川芎  白芍  黄芪  当归 白术  茯苓  金银花  皂角刺  甘草  桔梗

    景岳托里黄芪汤

    治痈疽气虚作泻,甚效。

    黃芪  甘草  天花粉

    加人参亦可。

    景岳托里消毒散

    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以托之。

    人参  川芎  黄芪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金银花  白芷  甘草  桔梗  皂角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清】高秉钧著《疡科心得集》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ep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