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笔记05
项羽杀卿子冠军,也就是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与楚怀王的权力之争,项羽占了上风。
项羽派遣当阳君和蒲将军率兵两万渡过漳河,救援钜鹿。战斗稍有胜利,陈馀请求增援。项羽于是率领全军渡过黄河,破釜沉舟,烧了庐舍,带三日粮食,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
其实打破的是釜甑。如下图:

项羽来到钜鹿,包围王离,与秦军爆发九次战斗,断绝输送军粮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投降楚国,自焚而死。
当时,楚军在诸侯当中是最具有战斗力的。诸侯联军在钜鹿城下的有十几个营垒。没有一个敢出兵。等到楚军进攻秦国,诸将作壁上观。楚军战士个个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
打垮秦军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入辕门的时候,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辕门,军队以车为阵,军营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
这一仗楚军打出了赫赫声威,给我们留下了破釜沉舟的成语。钜鹿之战也是中国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或许因此不愿意过江东吧。一群骄傲的人。

章邯驻军棘原。棘原,在今天的安阳市西边,洹水的南岸。项羽则驻军漳河南岸,双方进入相持阶段。秦军数次退却,秦二世胡亥派人责怪章邯。章邯害怕,派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滞留司马门三天,赵高就不见面。这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心里害怕,急忙逃回军中。没有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上。
司马欣回到军中,报告章邯,赵高在朝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如果战斗能胜,赵高一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打不赢就死定了。希望章邯好好考虑考虑。
陈馀也给章邯留书,也道出了军功爵制的终点。他说:“秦国将军白起,南征鄢、郢,北坑杀赵括,攻城略地,不可胜数,结果竟然被赐死。蒙恬担任秦国将军,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然在阳周被斩。为什么呢?功劳太高,秦不能尽封,所以以法杀了他们。”
榆中,今天兰州榆中县。阳周,在靖边县。

军功爵制,绩效考核体系,调动秦国的资源向外征战,砍头越多,爵位越高,这使得国君得以摆脱贵族的限制,培养自己的统治体系。但是战争打完,上升通道就会关闭。功劳太高,封无可封,除非封侯,成为合伙人。秦帝国不封……
后世北魏冯太后在公元484年,实行班禄制,按照官员的品秩,定期发放俸禄。原因就在于北魏早期实行班赐制度,官员主要依靠随军征伐获取战利品维生——这是游牧民族式的绩效激励——导致官吏盘剥百姓。
陈馀劝章邯,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并起,越打越多。那个赵高一向谄谀,为时已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法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另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祸患。将军在外已久,朝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将军在内不能直言规谏,在外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将领,孤立一人而想长期存在,岂不可哀!将军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杀,哪个比较好一些呢?
章邯犹豫不决,暗中派军候始成到项羽营中,想要签署和约。和约没有商妥,项羽让蒲将军昼夜领兵渡过三户渡口,扎营漳水南岸,与秦军交战,又一次打败了秦军。项羽率领全军在汙水上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汙水,源自河南省沁阳市北太行山。
章邯进退维谷,输赢都难。亡国的将军的苦楚。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