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心血来潮要学同学摆小摊---卖袜子。这个动机来自女儿的一个同学,那个女孩儿平时爱疯玩儿,爱小玩意儿。于是她在家长的鼓励下,用压岁钱进货,在广场摆摊卖小零食,不仅每天略有所获,而且还可以尽情玩儿到深夜。那个女孩儿在向女儿炫耀一番后,周围几个大人都夸那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能自己进货,自己独立出摊,真能干。这让女儿羡慕不已,不就是摆摊吗,谁不会?而且还可以去广场凑凑热闹,正好女儿玩儿的同伴妈妈开着一个内衣店,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挑一些袜子来卖,她们还设计了一张卡片,标好价格。万事俱备,我带她们到广场挑了一个空的位置。刚开始,她们还很兴奋,但看着闲逛,散步的人们一个个从身边离开,都不做停留,她们开始着急了。于是我建议她们想一想办法,两个人将东西摆得更好看了些,一心盼望着能有个人光顾。其中也有一两人问问,但都没有成交,我们约定八点半准时收摊,因为再晚的话,影响晚上睡眠。虽然仅仅一个半小时的体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经受了鼓起勇气的不好意思,没卖出东西的沮丧,毫无收获的挫败,所以没必要再继续没意义的坚持。回去后,同伴妈妈故意问女儿:“感觉怎么样?还要不要尝试,摆摊轻松还是学习的感受更好一点?”女儿悻悻地回答:“我还是喜欢学习。”
说实话,在女儿今天下午仓促准备的整个过程中,我从心里压根儿就不太想让女儿尝试,因为一旦就像女儿同学出师顺利,孩子便会盯着每天的收获,很容易将自己陷入一种思维:看来大人们做事情没有多难呀!看我做得不也挺好?这样的我也挺棒呀……这些小小的自我肯定其实背后成功的逻辑不成立,它建立在孩子不必考虑收益,不必承担生活的真实责任,而且她还可以收获大人的肯定。虽然我承认它有锻炼孩子交际,增强生活体验等价值,但是这毕竟只是一场孩子们的游戏,只是换做真人秀而已,而不是为了生存真真切切地谋生,与那些真正的劳动者相比,这只是过家家。所以这件事儿本身容易给孩子一种错误导向。
我陪女儿在收获了几个蚊子包后,虽然一无所获,但是我也并没有趁机打击,教育女儿将这件事儿与学习相提并论,让女儿长记性---告诉女儿学习是生活中比较体面的苦。但其实女儿自己的这样一番经历已经告诉了她一些比口头道理更深刻的感受,完全没有必要再落井下石,让女儿因为这件事而懊恼,一场游戏的输赢,大人首先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要浪费时间去探讨得失,我们相视,一笑而过,就是今天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