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心而治——社会治理心理学理念及应用
来自第14届心理学家大会辛自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博导)的报告。心理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政府需要什么?精心规划,用心治理。政府要怎样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理社会?怎么样让心理学的方法用到社会治理上?学科的偏执与现实需求的鸿沟需要跨越,怎么样跨越?由心而治,进行自我革命。社会治理的本质有谁来治?要治谁?如何治?是多元主体来治理社会,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来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平等协商解决。如何治?在每个方面要拿出你的理解方案。
应用方面:由于曾经挂职社区的副主任,熟悉社区网格化的管理,城市化让人们从从熟人变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将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治理社会需要社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区社会心理建设怎么建?社区的心理本质,社区的定义是有血缘、有地缘、有情感、自然意识之上的、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是快速产生社会根源的社区,还是个大家庭、如村庄般温暖的社区,这样的社区才是幸福/健康的。社区组建要有亚文化,要有社区的品格,社区的品味,要有软的东西。建一个社区,不仅仅是几个楼盘,拿个居委会就完事,还要有后续的软管理。软管理是让社区的陌生人变成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区,比如二七陇海大院儿是充满爱、善良、真诚的大院儿,聚在一起不分开,全是情感、人际的东西。人是社会化的,要有邻里守望相助,要有健康的心态。

社区心理建设的思路,首先要有态度,以某某社区的居民为例,我以某社区为荣耀,社区是我的一部分,当你有了这样的思路的时候,你在社区里会主动做事情,你的心态也会不一样。其次社区心理建设的思路:目标、平台、动力。目标是培育以社区认同为核心的共同心理。社区的认同=功能认同+情感认同,怎么样提升社区的认同呢?要有一些地标,比如说在社区的入口发一张地图,就像我们现在的15分钟生活圈。要有共同的标签,让你划入一个共同体。比如那个老舍大院儿,后来建了一个老舍的雕像,大家都有着对社区的一个融入感。提升社区的管理,以社区认同为核心来打造社区的治理。平台。营造社区的公共空间,为社区的心理建设搭建平台,1、公共物理空间,人不相遇,哪能相爱。不聊不熟悉,要参与社区的活动进行议事。2、网络的虚拟空间,社区的论坛、聊天室、微博、微信。3、共享的意义空间,历史的文化、传统人文的资源、符号体系、集体的记忆。城市化人被打散,人搬迁回来后有个熟悉的老树或建筑等,特殊的记忆会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的地方,如我们社区广场是辖区居民的心理呵护场所。动力:建立利益关系加情感关系(认同)来增强社区的参与动力。教居民怎么开会?怎么培训?软治理来靠文化的推动,社会的认同,心理的机制。会有一些软的制度,尊重心里的规律,如影像发声法,先聚在一起拍照,然后再发声的形式增强对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普及而不是站在垃圾桶旁边给居民说怎么样分类。让大家聚在一起有活动,增强大家的连接度,让大家在一起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安全感、存在感。要尊重人性的心理规律,理解心理规律,依循心理规律来做社区的服务。



目前中国的现实:村58万个,社区10万,全国有58万个社区要建成社区心理服务,50万个以上的社区要有50万个专业的人员,现在全国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两万人还不到,任务艰巨。社会心理服务并非心理健康服务,此图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