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在我们每个人还未成家之前,生活的家庭环境皆可称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贯穿于我们整个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原生家庭,这本该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感到最舒服的生活环境,然而随着年纪的增大,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却越来越想要逃离原生家庭。
为什么想要逃离原生家庭呢?是家里的菜不够香,干不过满是地沟油的外卖?是家里的房间不够敞亮,比不过四五平方的地下室?还是家里的人不够好,比不上办公室同事的虚与委蛇,假情假意?应该都不是。一年365天,在那无数个独自一人在异乡他地艰难打拼的日子里,我相信无数人跟我一样,热切的渴望回到那个从小庇护我们长大的房子里,回到从小是超人的父母身边。当我们在深夜的街头提心吊胆打不到车的时候,当我们被领导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当我们感情失败失声痛哭的时候,我们最先想起的是父母,然而,我们现在逃离的也是他们。
最近在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说道,明年不打算回家过年了。我还记得年前她是如何满心欢喜,一路闯关似的突破春运拥堵的人群回到老家。不过短短数十天,她却说出了不想回家过年的话来。但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她说道,我们的爸爸们都是一样,好面子且自私。这话也同样的适用于妈妈们。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父母那一辈的人都是这样,只是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人,父母大都有此通病。
近年来,我十分抗拒跟家里打电话,不为其它,每次打电话都是闹得不欢而散。电话里如此,线下就更甚了。没有什么事时都可以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但凡遇到些许事情,他们也毫不吝惜各种难听的语言,什么伤人就说什么。遇到性格刚烈点的,比如我那朋友,就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性格软弱点,比如我,每每只能流眼泪。老公时常开导我,我很赞同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父辈们大都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么?同理心就是我们时常说的换位思考,通俗点就是将心比心。“共情共鸣”是同理心,“设身处地”是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同理心。然而这些东西,很遗憾我们父辈们大都没有。这也跟社会的大环境有关。我们父辈们大都经历了很艰难的一个时期。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奶奶曾经说过,那时候公社吃大锅饭吃不饱,地里连那些喂猪的野草都被人挖回家吃。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衣食足都成了问题,怎么可以要求他们能够知荣辱。我们这一代沾了改革开放的光,社会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率让我们这一代有更大的接受异己的包容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大的扩展了我们认知世界的视角。我们走出农村,走出大山,我们的性格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和独立人格,但同时我们也在接触更多的人格。我们享受自己的人格,我们有更多的表达需求,我们想让世界看到,嘿!我在这里!我们也更能为更多特立独行的独立人格欢呼,我有我的存在,同时我也不否定你的存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鲜明的一个特点。文化和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和父辈们待人处世的不同。
缺乏同理心到底有多可怕呢?拿一个真实的事情来说,2008年“512”地震,电视上铺天盖地的救灾报道。我妈看着电视新闻对我说:“不要给这些人捐款,四川人坏的很!”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同理心。缺乏同理心的人很容易形成偏见,而且固执;缺乏同理心的人会在你和他的利益冲突时,毫不犹豫的攻击你,甚至是打击你;缺乏同理心的人会在他需要时毫不犹豫的开口,在别人需要时毫不犹豫的装作若无其事。
我们逃离原生家庭,并不是说我们的父母不爱我们,而是我们接受不了他们爱人的方式。不起冲突时,母慈子孝;起冲突时,苦大仇深。我们逃离原生家庭,是对这种畸形亲情的接受无能,我们更是害怕,将新生家庭变成了我们原来想要逃离的原生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