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我的朋友,王某。坐在我面前,岁月改变了我们,生理,心理,不变可能是无话不谈的友情。
“这次回单位,差不多就找一个伴,如果我和你父亲健在,过年你会有家回。一年一年,你都老了。”他如是重复着他母亲得话。说的轻描淡写,语气透着他经历过这个年纪的斑驳无奈和丝丝的凄殇。
边聊边喝着茶,就我们两个人,没有其他人。
“女人说久了就想嫁给想自己一样的人,男人何尝不是久了只想娶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呢?”。
这点,我同意他的观点,大部分人肯定都倾向能和自己同频共语的人一起。所谓互补,必定对方有的刚好是你欣赏的。这个实质还是同类人。
一问,物质成了禁囿爱情的枷锁?
“但我,配不上像我这样的女的。”王看着我说。
我看着我这个多年,还依然单身的老伙计。八零后,依然清秀的脸盘,除了眼神流露着属于这个年纪的风霜,将他丢在九十后人群里完全没有违和感。
“婚恋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不然再美的爱情还是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现实。最初美好的感觉,轻易就能被冲得支离破碎。这一定在我看来,就是你在工作城市能买得起房。”
小王月收入到手五千五,加上所谓的“五险一金”,实际大概一万左右。他工作城市房均价两万起。
男女性别分工,男的养家糊口,女的生儿育女。中国传统观念,男内女外。大部分情况下,男的是要承担更多物质压力。房价成了很多人不自信和生活无法有安全感的最大因素,也成了越来越多婚恋无法发展的主要诱因。
二问, 坚持爱情信仰?
“你的物质条件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将就一生就过了。曾经你年轻可以等遇到了再谈恋爱,现在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年少遇到却没有最后走到一起,说明不应该强求,那时的想法已经不适合你现在年纪。”我悠悠的说着。
“已经不再奢求情投意合,只要有一点男女感觉。也总要有一点感觉才好步入婚姻吧,难道真得落魄到没有一点感觉就能走向婚姻。哪怕再放低点,合适过日子的现在也很难遇到,要不然我也会拖这么久,太难了对我!”
到底是坚持爱情信仰,还是看大家都交卷了,我们也草草交卷,屈从于岁月。不仅是他,我,还有很多我们都有同样的困惑。
三问,大龄未婚真的就是异类吗?
因为大龄未婚,大家看你都和异类一样。哪怕你知道的你的认知和想法是并无过错,也只能默默放心里。因为别人只要一句话,就能顶的你无话可说“你自己都是异类,怎么懂别人的事”“我结婚了”“等你结婚了再说”。除了家人,和几个朋友,王变得越来越沉默,认识的人越来越少,婚恋问题越发难。
未婚的大龄,真的沦为了被异化的人群?
四问,婚恋成家是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
眼前的老友还有个弟弟,他们的兄弟情还不错。王小弟成家,买了房,组建了小家庭。年轻时候不理解的话,比如“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父母在还有来处”。现在慢慢理解,甚至开始要做准备了,年前我参加了我自己朋友母亲的葬礼。我们这代人已经开始参加自己朋友父母的白节之事。有天父母走后,兄弟姊妹又都各自有了小家后,作为个体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你要自己有个家,以后才会过的幸福,自己有个家多好呢!”王看着窗外,转述着母亲爱他的忠告。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必须课》里讲道,中国文化是以宗族伦理,婚假传代作为主脉进行延续。那么婚恋成家,不论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乃至文化属性是不是都成了我们唯一的归宿呢?
我也看着窗外,天是灰蒙蒙的。透过窗看到的是照在玻璃窗上模糊的自己。

“唱首歌吧!”我提议。
《微甜的回忆》
“没人打开的泪滴
又敲着窗户自言自语
泥泞的路 坎坷的感情
都剩下云淡风轻
不要伤心 不要灰心
是命运教我的事情
…”
唱罢,相视一笑,呡一口茶,继续各自的碎碎念。
上面的追问,王困惑着,而我也没有答案,或许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就像某位作家说的,人生本来就是复杂,生而为人就要承受这些纠缠,我们能做就是接受全部,不管明天会怎样!

大家好,我是东东,成长里有困惑,有迷茫,愿虚拟世界遇到真实的你我,一起分享,一起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