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四)

作者: 371f4714903f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09:55 被阅读57次

    矿区建设初期,国家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勤俭办喜事活动,各类媒体经常刊登此类消息。指挥部的一位女工农兵大学生,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时,就与几个姐妹联合在《甘肃日报》头版发出结婚不要彩礼的倡议,一时引起轰动效应。指挥部年轻人也同样如此,甚至更为突出。

    我到指挥部工作后参加的第一个婚宴,是在同亊张华新家里进行的。张华新,设计处机电设计组副组长,长我六岁。他工作认真肯干,为人老实本分,平时不善言谈,但我们因专业配合还是经常打交道,因此,彼此间比较熟悉。他还是指挥部篮球队主力队员,有一手底线投篮绝技,为球队取得骄人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1983年秋末的一天下午,老张来到我的办公室,邀请我去他家吃饭。我惊奇地问道:和谁结婚了?啥时候结的?他说是和日语班的杨小芳结婚了,刚从老家办完回来。看到天色已晚,我赶紧问他还有谁参加?他讲了三、四设计处工作的同事,并相约不见不散。我立即叫上设计处机电组的陈玉平、李建明等几人,来到古交百货大楼,联合起来购买了床单、暖瓶、脸盆、花瓶、塑料花等一堆礼品,每人平均花费不到十元钱(当时我月工资仅为34.5元),于下班后前往热烈祝贺。

    我单身宿舍对门、在设计处土工组工作的苟昭用同志是同事中结婚较早的一位。他年轻时在四川省仪陇县担任过民办教师,后参军入伍,在中苏边界边防部队服役。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矿业大学。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工作,1982初(我当时还没参加工作),与老家同乡、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孩李晓玉在指挥部举行婚礼,总共花费不到80元。因他为人厚道、性格平和,所以我们经常处在一起,并欣赏着他那拿手的四川泡菜。1989年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就得益于他的悉心指导。

    1984年夏季,指挥部在食堂餐厅二层组织了隆重的集体婚礼,工会为吴永和、宋瑞新、高效增等四位男青年及他们的对象举行结婚庆典仪式,指挥部职工、家属都踊跃参加,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大喜事。通过举行集体婚礼,既宣传了勤俭办喜事的意义,也减少了新人的经济负担。当时,还盛行旅行结婚方式。就是一对新人领取结婚证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日子,外出旅游几天(太原也行),回来后给亲朋好友和同事们发点喜糖后,就算修成正果。我和爱人结婚时也是这样的,于1987年初去北京旅游了四天。回到古交火车站后,由王茂从砖厂找的“专车”(拉砖的工具车)接回,并由宫来喜、蔡培明等一班朋友协助我母亲、提前在家里准备了一桌简单的“喜宴”,与大伙欢聚一室、举杯庆贺。

    好多同志因经济条件较差,结婚时两张单人床往一起合并,置办点简单行李和生活用品后,就“开市大吉”。这在当时一点也不足为怪,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同事结婚,大伙纷纷前来帮忙,从新房布置、婚礼筹备等一条龙服务,我就曾经多次担任过总管、司仪、礼帐、娶亲、送亲、放炮、接待等角色,可以说经验比较丰富,为培养矿区革命事业接班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婚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zg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