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周五。
五点刚刚过,天还没见亮,我和二姐就几乎同时都起来了。
简单洗漱之后,二姐就去厨房准备早饭;我叠好被子、拉开客厅窗帘,便坐到母亲卧室门口的藤椅上,边看书,边关注着母亲。
母亲依然在酣睡。
不到七点,二姐就把早餐端上了桌。
主食是烀苞米、豆沙包、煎玉米饼;菜品有两个,大白菜炖粉条和圆葱木耳炒鸡蛋。另外,还有一小盘泡菜,是一周前我和二姐合作,腌制的鬼子姜。
吃过饭,二姐拾掇碗筷,我拿起拖布擦地。
此时,明媚的阳光已悄然钻进了窗户。
02
母亲起来得也挺早。八点整,她自己无声无息地坐起来,下地穿上棉拖,就去扶坐便椅,想要坐上去。
幸亏二姐眼快,及时发现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跑过去搀扶母亲。
我抓紧将地拖完,放下拖布,洗好手,也过去帮忙。
卧室里,二姐正给母亲擦脸、擦手。母亲坐在床边,显得很精神。
我将玻璃柜上放的桃木梳子拿下来,放到母亲手里,回到卫生间,把母亲的牙刷挤上牙膏,牙缸接上温水,一块儿用左手拿着;右手端着接漱口水用的小塑料盆,再回到卧室,伺候母亲刷牙。
03
现在的母亲,还可以自己拿牙刷来刷牙。只是,她的牙齿已经所剩不多了。
记得今年的清明节前后,我在老家陪母亲。有一天早上,我刚起床,就突然在母亲的床头柜上,发现了一枚牙齿。
那是一枚整颗的后槽牙,带着粉红色的牙根儿。
无疑,它一定是已经活动多日了;母亲感觉不舒服,夜里头,便自己将其拽了下来。
等母亲醒来,问她,果然如此。
从那时起,我们大家才格外关注起母亲的口腔,又发现她的牙龈正在逐渐地萎缩。
近半年多来,母亲的后槽牙又相继掉了两颗,导致她的后槽牙已经基本上咬合不起来了。吃东西,主要靠前半部的牙齿来咀嚼,不仅不舒服,许多东西也嚼不烂,难以下咽。
这也是如今只能给母亲吃一些糊糊状食物的主要原因。
正像后来大姐说的那样:“到老了,牙要是不好,还不如当初早一点儿就都换成满口假牙呢。”
可是,话再说回来,即使是换成了满口假牙,如果牙龈一旦萎缩,也是无济于事的。
想当年,父亲的状况正是这样。
04
昨天早上,在我的要求之下,二姐做了一锅热乎乎的白面、白菜疙瘩汤。
一起吃疙瘩汤的时候,二姐有感而发,指着我面前装疙瘩汤的大瓷碗,笑着说:“去年冬天,有一次我做疙瘩汤,盛了两大碗,妈一碗、我一碗。盛好了,放到饭桌上,我就回厨房炒菜去了。等我把菜端上桌一看,俩大碗都空了。”
我想笑,却笑不出来。
母亲在乡下劳作了大半辈子,直到六十来岁,还下地春种秋收。
我还记得,秋收过后刨茬子,母亲常常肩上挂着两把小镐就出发,到了地里,我都刨不过她……
长年劳作,让母亲拥有了健壮的体格,自然也就拥有了男人般的饭量。
到了耄耋之年,母亲的腰没有劲儿了,腿脚也变得不太利索了,嘴上却总不服老。
父亲去世那一年,为了让母亲散散心,我把她接到北京去住了一段时间。
有一次带母亲去天安门广场。下了车,我要用轮椅推她。她却不肯,满不在乎地说:“不用推,我自个儿走。”
我说:“还挺远呢,你走不动。”
她抬头看了看前方的天安门,笑着说:“就这几步道儿算个啥,走!”
可走了一半,她却食言了,不得不坐上了轮椅……
我相信,母亲吃饭的时候,也像走路一样,总是不愿服输。
当然,这与她后来患上糖尿病也有关。
05
今年夏天,母亲突然发病,发烧不退。送她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是胆结石惹的祸。
母亲的胆结石,已经造成了胆总管梗阻,不能吃利胆片,也不能进行体外碎石……医生说,只能选择手术。
考虑母亲的身体状况,我们并没有同意手术,而是选择了保守治疗。
上天保佑。
出院后,母亲的状况逐渐稳定了。
虽然吃不了油腻的东西,只能给母亲做些糊糊状的素食来充饥,但只要母亲能每天平平安安的,我们也就很满足了。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带母亲去住了次院,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医学护理知识。这就是“坏事变好事”的辩证法则吧。
“想一想,以前咱真傻,不知道让妈少吃点儿,就怕妈吃不饱、吃不好。要不的,妈咋能得胆结石呢?”
二姐的一番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母亲出院后,我立刻给她购置了家庭制氧机,每天都让她吸一会儿氧……
06
在我的督促提醒下,母亲刷完了牙。
二姐端着个小碗走过来,碗里面装着多半碗的乳白色液体,上面还露着一颗颗黑褐色的小颗粒。
我知道,那是用温开水冲制的蛋白粉加碎海参。
这头道餐,母亲喝得十分香甜。
二道餐,是一小碗用玉米粒、小米、绿豆、南瓜、芹菜、虾仁打制的糊糊。
每天早晨,二姐都将糊糊用机器打好,放到餐厅的椅子上,用一张小毛毯捂得严严实实。
这是为了防止糊糊变凉。因为,这些糊糊,母亲要吃上一天。
同样,这二道餐,母亲也香香甜甜地很快吃完了。
“妈,吃饱没有?”二姐问。
“吃饱了。”母亲回答。
如今的母亲,知道自己的胆不好,不再多吃一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321/22b4cb9bb327c19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