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密关系沟通:从讲道理到真正改变可以这样做~

亲密关系沟通:从讲道理到真正改变可以这样做~

作者: 六维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22:41 被阅读0次

大家都不喜欢听道理,越熟悉的人越是如此。

那怎样从讲道理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从而把道理转变为行动?

500171.jpg
1 什么是道理?

道理,也称为哲理,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理论,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它的表现可以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也可以表现为智慧箴言式。泛指一切价值观和生活智慧。

2什么情况需要道理?

人只有陷入“困”、“苦”之“绝境”,才想要道理,这种“想”是“刚需”。还有一种情形,当一个人主动寻求“提高”时,也需要道理。基于这两种情形的“寻道”,才有讲“道理”的必要。

当然,不是所有抱着“我有疑惑,需要解答”的情形,都是在“求道”,求道的背后往往是有现实的问题和困境,如果没有,“道理”可能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种表现。

同时,道理是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生活进行指导。“指导”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其更符合、更适合,例如“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3 对于道理,我们真正懂吗?

道理可能仅仅是道理,而我们未必真正懂

记得吴伯凡老师曾经讲过认知,关于苹果的味道。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吃过苹果,书里记载一只苹果的味道,非常详细,从吃到嘴里尝到的各种味道全部有。当从书中读到这些,他就以为知道了苹果的味道。当有一天他真正吃了一口苹果,他才知道苹果的味道。

很多道理往往不是说和讲的,而是自己亲身经历、体验过才相信。不然,这一生知道了很多道理,依旧不懂。

4 道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阐述道理时,对于接受道理的人现状如何?给予他道理是指导,还是其他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前提出现问题,无论道理多么通俗易懂、白话还是案例阐述,都不会被接受,更不会在接受之后有行动。因为对方感受到的是为了“指导”他更好 ,而不是“指出”他的不好。或者通过道理映射他的不好。

5 异化的沟通方式:都是为了你好

真正想要“道理”的人,会主动寻求,被动的给予往往显得廉价。

每个人都喜欢指点、说教,巴拉巴拉一通道理,目的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对方身上,玩的是权力争夺游戏,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

关系中权力的争夺,让彼此间连接减少。从不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用一句不痛不痒的话把对方道德绑架,这样的次数多了,人们就开始远离。即便有时说的是对的,也会本能避开。

老子《道德经》中写道:“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后人又根据老子的哲学写出“大道至简,悟者天成”,意思是万物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经过衍化后变得复杂。

爱讲大道理的人,讲的是那些最富哲学又简单的道理吗?还是把错误、甚至邪恶的想法,加之道理的美化,强加在别人身上,给人洗脑?这些都有可能,而表面可能都是“为了你好”。

6 比讲道理更有效的是连接

最近在学习元训营组织的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除了书本内容,更喜欢一凡和瑞英的语音时间,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理解行为背后的含义。

针对提出的亲密关系的沟通问题,一凡分享了亲密关系可以参照与陌生人交流连接的四步骤:套话--交流--观点--感受。如果一上来就提请求,关系间的连接还没开始,不利于关系的发展。

的确如此,我的问题是想通过讲道理(直接),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需要,但对方从没接触过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场景,自然没了连接。

离开了语境,在对方看来,我只是在讲道理,没有连接,结果可想而知。

7 亲密关系的沟通:

家人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刚开始都在相同的起跑线,比如同一个家庭,价值观念,都是大学毕业。

但毕业几年,尤其是工作环境或圈子差异比较大的时候,认知开始变化,沟通难度增加。

道理是最显而易见,但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需要白话和案例,以及合乎对方的喜好、习惯。

我们处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驾轻就熟的使用,比如非暴力沟通,或者说服他人认同自己。

当然也有人说,家庭里,有了理但没了亲情。也有人说,家里必然是一方压倒一方,难道没有平等状态吗?

在这么多种环境交错下,怎么度过摸索阶段,实现良好的沟通呢?

对于孩子,言传身教

小时候有这样一个广告,孩子发现妈妈给奶奶洗脚,也偷偷地跑去打了一盆水给妈妈洗脚,当时广告语,现在还记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看到了,他自然跟着学。

对于爱人,建立连接

比如:一个拥抱,一句尴尬瞬间:好滴[愉快],温暖的回应,都可以缓解此刻的紧张。

然后看到彼此需要,让对方知道你没有站在高的角度压制他,观点才会感染对方。

对于老人 就事论事

人在超过30岁之后,边界已经成熟,所以很难接受新理论,这也是为什么讲道理很难。

对于老人,在讲道理之前,先去站在对方角度,理解、信任对方,在老人情绪缓解后,再跟她一点一,地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对方自己发现道理。

不管是孩子、夫妻、老人等家人间,沟通就事论事,尽量减少认知拔高和贴标签,以保证连接的存在和顺畅。

家人是我们相处最为密切的人,有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而道理总是单一的,需要不断变通才能解释,所以,爱和包容最重要。

8 道理怎样触动改变?

首先,自己不懂的道理,不要讲,这叫不讲道理。

其次,懂但是无法用白话和案例阐述的道理,少讲。

最后,非常懂、可以用白话和案例阐述的道理,就用最熟悉的故事或者用幽默的方式讲。

故事越熟悉,对细节的挖掘能力越强,道理嵌入细节的能力也越强,故事越生动,接受道理的人就会感同身受,进而让道理被“接受”。但有个前提,即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历,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

说话幽默的人,总是很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比如当你跟家人或朋友讨论“相亲”话题的时候,说再多道理都被驳斥,这时你突然来一句“现在没点反刑侦的技巧,都不敢去相亲。”这时父母和朋友肯定会问为什么?她们的思路就被你的话题吸引。

跟人用道理沟通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听者表现出烦躁反感情绪时,立马来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幽默笑话过渡缓解,用美妙绝伦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穿插着说,听者听得津津有味,就不会在乎你是在讲道理还是说别的。

当然最主要的是保证连接。亲密关系间比如一个拥抱,一次陪伴,一起休假,都可以重启沟通,顺利度过单纯讲道理时间。明白这一点,看到双方的需要并达成一致,沟通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当你准备好了,一切资源会追着你来,感谢大家的才智贡献~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蓝帽案主 杨琳 主创

白帽:李寒冬

红帽:陆富龙

黄帽:李双双、赵紫萧

黑帽:刘萱

绿帽:郑艳丹、李思雨

相关文章

  • 亲密关系沟通:从讲道理到真正改变可以这样做~

    大家都不喜欢听道理,越熟悉的人越是如此。 那怎样从讲道理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从而把道理转变为行动? 道理,也称...

  • 从讲道理到讲故事

    做了一段时间的保险业务之后,我总结了一下自己以往沟通中常犯的一个错误。 可能是因为我原来做技术的背景,我喜欢有理有...

  • 让人放松的聊天

    今天和朋友聊微信,说了很多话题。 从孩子教育到自己的童年经历。 从亲子亲密关系到夫妻亲密关系。 从身材管理到好物分...

  • 亲密关系的沟通

    亲密关系的沟通指向的是距离。 沟通是为了拉进彼此的距离。自己在亲密关系沟通中需要注意的,端正目标。不要想着改变对方...

  • 渗透:不是道理,胜似道理!

    为什么要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讲道理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大人所教的东西。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为什么我们要体...

  • 70 —— 炸药。《花香满径》

    【讲道理与沟通真正目的是沟通的结果,目的不是一味地讲。】 如果讲道的人记住自己是**所派出的使者,那就好了。 烟花...

  • 读书笔记

    【标题】亲密关系之非语言沟通 【书籍】亲密关系 【01】非语言沟通 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不借用语言的沟通,比如面部...

  • 读后感、周检视及班会心得

    一、《亲密关系》读后感 “一个人的改变也可以带来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与很多人一样,一直认为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共同努...

  • “我希望”与“你应该”

    “你应该”是从正确的角度出发,是在讲道理,这样做是对的,不这样做是错的。 “我希望”只是在告诉对方我希望你这样做,...

  • 家长与孩子沟通,可以这样做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要因不善沟通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沟通:从讲道理到真正改变可以这样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sp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