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课题研究需要,今天去拜访了硕士导师。
去之前,电话联系,王老师说实验室已经放假了,目前在家休息。按照老师说的住址,出了学校东门,过了文昌桥进去后,我并没找着。打电话给他时,看到他在楼上边接电话,边向我招手。
上楼去,门虚掩,我敲门进去,老师边收拾茶几,边让我坐下。后面,我们就直入正题,聊起我读博的事情。
我发现当下迷茫的我,很需要同师长间这样的谈话,王老师的一字一句,都让我感觉非常受用。这是硕士毕业后,同王老师的第二次谈话,如同第一次,他的态度依旧平和而真诚,并给了我很多优良建议。
其一,针对我自己的研究设想——荧光探针检测离子,王老师给出了很大的支持。首先,他同意我返回原来实验室找回硕士期间做的实验样品,以进行下一个课题研究;其次,他说,这个方向在论文发表上不会太难,并且也是研究热点;最后,他强调的一点是,有些材料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找到,就不要自己耗时耗力去做,要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后期应用)上。
其二,一定要多交流。王老师多次强调这一点,他说不但要和同实验室以及本院的人交流,还要与其他相关院系的人交流。另外,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同与会的人沟通,甚至要积极联络网上类似研究方向的人。
及时的交流沟通,能够促使我们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更高效地做研究。我是一个不太喜交流的人,也许这也是王老师硕士三年根据对我的了解而做出的建议。他说这些时,我发觉自己似乎有种“悬崖勒马”的之感,对于我,这的确是金玉良言!
其三,别怕写论文,熟能生巧。文章不仅要有数据,更要有想法,也即是创新点。
创新点哪里来?要读文献,不仅是专门性的文献,还要读综述性的文献。读得多了,才可能文思泉涌,而创新点,有时不过是改换角度的“实验缺陷”。
其四,把握机会。针对联合培养之类的机会,可以争取,别害怕延期,因为有时延期一年反而会促成更好的成果出来,而这种成果会带来更大的发展。
此前,一直想着的是要准时毕业,看来是鼠目寸光了。其实,从踏上博士这条路,往后不出意外,应该是一路的科研生活,毕业不会是终点,而更像是一个驿站。因此,把握机会,趁势而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五,专注现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当下的努力上,别考虑太多关于“未来怎么样”的问题。梦想与目标都是能够让人兴奋的东西,但它们会让人精力分散,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关注当下的执行步骤。
听着王老师的话,愁云笼罩的内心渐而明朗起来,感激,感动。前路迷茫,但是恩师在侧,我总能得到各种鼓励和指导。听师一席话,如获一袭战甲。
我似乎时常就是这样幸运的,有人给我指点迷津,有人给我倾囊相授,有人伴我一路风雨。
感恩如今的一切。
(一明一暗,萤火之光。我是蓝澜Queen余芳芳,日记星球598号星宝宝,正在参加第34期21天蜕变之旅。为人师,也为己师。无论在何处,去何方,为何事,我在,笔在。原创日记第237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