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看病除非情况特殊,可直接去大医院看急诊,可急诊再急也得分出轻重缓急,该等的还得耐着性子等。如果拿母国的看病习惯比较,那怕就是头痛、发烧、咳嗽等常见病,首选的就是三甲医院,因为那里的就诊条件好,医生的业务能力强,能切实保证手到病除。虽然看病需要排长队,就诊、拿药要多付钱,但可以少受病痛折磨的罪,贵是贵点还是值。
可来到这边,甭管官大官小、莫论钱多钱少,看病都得从诊所开始。这诊所吧,叫社区医院也可;医生叫家庭医生也成。这诊所行使的职能,就是对普通病人、常见病情,直接开出治疗药单,凭此到大大小小药店取药。在这边就诊和购药是分开的,这就从制度上解决了容易滋生的腐败。这边的诊所医生,有的叫全科医生、有的叫家庭医生,实则都是行使的同一职责,最初的病人可以在这里治疗。需要进一步排查的,可介绍前往专门的检验、化验机构;在自己无法判断和诊治情况下,根据病情向各专门医院推送诊治。这样的职能分级、分类,使社会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避免优良资源造成浪费,也有效解决了病人打拥堂、就医难的问题。
初来这边的人,很不习惯这样的方式,总觉得繁琐、啰嗦、不直接、容易耽误病情。在母国大家都习惯有病上大医院,看病找熟人医生,拿药贵一点的进口药最好,判断医生能力如何,就看能不能立竿见影。可这边的很多理念都不太一样,尤其是动辄使用抗生素、破环人体免疫功能的手段、方法、都在慎用、禁用的范围。在这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逐渐适应这样的一些套路,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常见病,不是心急火燎看医生,而是休整、静养、保持正常生活方式,依靠自身免疫能力去抵抗,在合理周期内得到康复。如果遇上自身抵抗不了,需要看家庭医生,作进一步诊断、检查、治疗的,也得听从医院、医生的方案循序渐进,切忌避免“急功近利”带来的“元气大伤”。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街区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