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会有城市拥堵、火车票紧张、打压房价和拉闸限电的现象?
火车票真的是刚性需求吗?
为什么借钱要有利息?
为什么说医保不如商业保险?
二
罗辑思维力荐: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
《经济学通识》是一本难得的、能把复杂问题讲简单、讲清楚的书。
很多人觉得经济学那么宏观,离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太远?
然而,道路拥堵、火车票紧张、房价太高、看病挂号不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吗?
你真的对这些身边事的本质清楚吗?看完这篇书评,也许能让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个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三
东西不够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吃饱了要穿好的,要住大房子,要有美女做老婆,要有车,要有权,权还不能小,最后还想长生不老。
所以,自古以来,人类的欲望就是无限的。然而无限的欲望难以与有限的地球资源做匹配,因此就产生了稀缺。
稀缺,俗称东西不够,所以现代社会就必然会出现城市拥堵、火车票紧张、房价过高和电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那么如何调配有限资源与无限欲望的矛盾呢?薛兆丰在《经济学通识》中给我们的出路就是通过价格的市场调配。以火车票为例,政府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和保护弱势群体的一些政策设计固然出于善意,却因此破坏了市场机制的自行发挥,从而帮助了黄牛的“就业”,进而只能通过黄牛使火车票的真正价格得以体现。
即:火车票的市场真价=火车票的售价+黄牛的加价。
对于一些学者对于火车票价刚性的指正,薛兆丰认为,现代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价格刚性,因为我们很难看到“不惜一切代价”买上一张火车票的案例(比如假设火车票价上涨到10万元一张)。现在思乡游子只是对火车票价格的少量提升不敏感,却不意味着对其价格的大量上升不敏感。
火车票如是,城市拥堵(收取拥堵费)、房价过高、拉闸限电的现象也如是。
四
生命有限
利息,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有谁曾经对利息做过底层的逻辑思考?
《经济学通识》中,薛兆丰对利息做了一个十分精辟的解释。
利息的存在在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为什么要接受把钱借给他人,自己延迟消费呢?如果要这么做,必须要有一个理由,而利息就是对资金的供应者作出的经济补偿。再此的推论是,未来越确定,利息越低,未来越不确定,利息越高。这与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几乎一致。
“生命有限”论的另一体现是现代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演化。政府推行的医保和商业保险到底孰优孰劣?
中国的医保有强制和垄断性,民众只有选择进保或不保,广大职场人甚至没有选择不保的权力。同时,医保的受众只能前往指定医疗机构才能使用医保卡,而这种指定使被指定的医疗机构不愁没生意做,医疗服务自然不必太好,收费自然不必便宜,排队自然不必优化,报销流程自然不必简化。薛兆丰指出,事实上不止中国,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医疗保险,几乎无一例外存在类似问题。
而商业保险由于不存在如此优渥的条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的服务更好、收费更优惠、体验更佳,谁就有机会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中继续生存下来。保险业的三大环节,包括:预测保险事件的精确概率(如不同年龄、性别癌症的发生率),对投保人的行为约束(防止骗保行为),分摊个别保险者的损失是体现管理和运营水平的关键。
倘若以商业保险取代政府医保,表面上看起来减弱了医保的可靠性,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倘若保险公司高估了灾难的发生概率,想投保人收取过高的保额,投保人自然用脚投票,转战收费合理的保险公司;如果情况相反,保险公司收取的费用也会导致其亏本。激烈的竞争倒逼保险公司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投保人用脚投票和保险公司保证不亏是两大促使其进步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如此一来,服务上去了,收费更趋于合理,体验更人性了。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五
以上书评仅仅是对《经济学通识》前两部分笔者映象特别深刻部分的解读。希望这些清晰的解释能引起你对本书的兴趣,从而一览本书的全貌,进而升级我们的头脑操作系统,成为一个活得更明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