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抓住互联网下半场的红利

如何抓住互联网下半场的红利

作者: 9489a079c2c1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16:14 被阅读13次

互联网让小众变长尾,让屌丝个体变群体,不变群休不会被关注。 ​

现代娱乐和传媒就是用来制造小文化群体的,没有小文化群体之间的鄙视和掐架,让娱乐和传媒怎么挣钱?
网络创造无数个小众群体,群体各自关心的对象往往毫无交集,群体之间一无所知

与其他流行文化比较,古典音乐绝对是个小众群体,但是像瑞士信贷 、劳力士手表等大量赞助古典音乐的企业都很清楚,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都来自优渥的家庭与文化背景。这样的赞助对于忠于品牌的客户,以及品牌的形象肯定是有益无弊的。

长尾产品传播量足够或答案足够,也能成为大市场! 东西虽然很小众,但是在精心谋划下却成了目标客户的大众产品,这就是长尾效应,再小众的产品,都会找到的你的受众群体,这是好的开始

大众和奥迪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大众,做庞大的低端消费群体,奥迪是小众,做精品的高端消费群体;现在做公司亦如此,做专业的小众高端客户还是做大众的低端客户,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和市场盈利点,普通的安全市场已经不具备竞争力,细分类的安全市场才是未来的热点。 ​

小众群体比较影响,但其实比大众群体要花力气。所以有时某篇引起广泛共鸣的文后,会接一篇照顾小众群体的。

和诸多小众群体很类似。1.需求本身就是个性化的 2.去中心化,信息对称以后你怎么都能找到偶像和同道中人 3.不用满足所有人满足一部分人就行4.得宅基腐得天下 5.不是发展快是众多口味的纷纷涌现

粉丝的疯狂,是因为在这里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存在感和找到组织的归属感。前者,简单来说,就是觉得酷,当东西真的好大家都在用的时候,一部分粉丝就会离开寻找新的小众产品,年轻人居多;后者,则需理解社群思想,人总是在与自己相似的人组成的群体中获得自己的定位。

内容太有特色,必然拥有稳固的小众群体追捧。所谓一白遮百丑,内容之于媒体类产品就可以是那“一白”,所以内容管理应该是所有媒体类产品的起点。内容质量高或者有差异化特色,就可以暂时牺牲版式、信息架构、阅读操作体验等外围特性,推上市场。 ​

需要借力高价元素。比如例外得到了皇后的青睐。日本法国的很多高端品牌曾经只为皇室服务。阿芙借力于大家对法国普罗旺斯的想象力。苹果是利用超高价值。
从小众到群体效应。高价品牌先让小众迷恋,熬到一个点,就会引发群体效应。买产品除了产品本身价值,还为成为这个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

个人爱好通常很难左右群体选择的,这可能也是一个技术怪圈,做基础产品/中间件或开源项目,选择一些用得很广的语言来实现往往更容易获得广泛关注和应用。比如,在国内Erlang/Scala都算是小众语言,可以肯定的说在某些方面甩开Java好几条街,但是同类型的开源项目大家还理解。

大众和小众的差别就在此。抛开央视,卫视间的收视率及份额竞争其实就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竞争。这是收视群体的收视习惯所决定的。

小众用户的产品没人制作病毒,等用户群体越来越大,病毒就会越来越多了

细分是指大众市场的细分消费需求,比如吃喝拉撒、穿衣、交通、住房等,细分市场B2C依然孕育着巨大机会,以服务为导向更好;小众需求是面对特定喜好(习惯、文化)小群体的特定消费需求,比如登山爱好者、斗蛐蛐爱好者、小文艺男等等,那么面向他们的B2C肯定是有导流和转化率压力的 ​

在等社交平台上,有许多人是通过传播内容而成为名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
来聚焦同类兴趣的爱好者,任何一个小众主题都能聚集这类精确的受众群体。最关键的是谁能持之以恒不断提供该类主题的丰富内容,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

通过挑战硬需求来建立品牌,通过品牌定位到小众群体,瞄准巨鲸玩家…

任何品牌从诞生到生长,都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就像facebook从哈佛走向全球、豆瓣从文艺走向大众、匡威从滑板少年到必备单品。只有小众才能引领潮流。文艺群体的品牌忠诚度确实很高。
生意规模有大小,我觉得本地化必然是另一种细分,有机会。

自知乎开放注册开始,流量就已很厉害,这让初刻很欣慰——所谓青年群体之功力绵延流长、不可抵挡。谈到初刻是否小众的话题:
此所谓大众心中都有小众情结;
品牌诞生之初只能做细分,此所谓定位清晰,至于未来转型到大格局,有无数路径。 ​

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互动特点,将会帮助许多个性化产品找到自己的小众群体。

有的企业是巧用微博微信打造商业生态体系,有的是在微博微信贴吧平台上寻找小众群体,有的用微信微博组织品牌传播大使,有的利用小微博微信挖掘媒体大资源,有的是利用微博微信组织有创意的有奖活动

什么也不做,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不属于我们的用户,没必要所有的人都满足,我们的目的是用100%的精力满足我们自己设定的主流人群,小众群体一概不管。小众群体的功能满足其实是对主流群体的补充对待。

小众化的痛点需求才是真需求,选择大于努力!做生意的第一步就是选准一个市场需求。如果方向选错了,越努力就会越痛苦,大众化的需求是竞争越惨烈的红海,惨烈竞争低价肉搏,要避开这种虎口夺食,小众化则缩小了目标市场,把更多的资源集中打造产品特色和更加专业的服务上。
怎么找到蓝海市场的“真需求”?

先找有痛点需求真实需求

比如说:交通出行问题中的打车难;缴水电煤气费还要跑银行,麻烦又浪费时间;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吃什么好;头皮屑的尴尬烦恼问题;吃火锅容易上火的痛点;等等

细分分类小众群体

根据年龄段分类:宝宝、学生、90后、孕妇、家庭主妇、中年大叔、老年人等等。

根据兴趣社群分类:健身运动者、明星粉丝群、广场舞大妈、数码发烧友等等。

根据技术和工具分类:使用新技术或者新工具满足痛点。比如移动互联网就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新工具。
最后的建议,找准小众群体的痛点需求,提供最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它,才更容易成功。切忌贪大求全!

多数人看到的不是潜在的趋势,只是显性的结果。

慢,是时代流行病。以慢打快。

找到靠谱的行业牛人,做好利益机制。亚文化:小众的风格。小圈层。关键意见领袖(KOL)撬动亚文化。为文化认同买单。

所有的好产品都为个体赋能,为让生活更有有意义。

​未来职业世界只有3种人,营销人,媒体人,运营人。

自媒体内容输出的正确逻辑:定位围绕潜在粉丝群体,文章围绕个人品牌定位。

内容输出:在用户的意料之外。对于内容有欢喜心、敬畏心。

如头条基于多平台多终端数据,探索、分析和积累用户数据,形成了包括基础属性、用户状态、兴趣爱好、用户行为、用户环境、媒体环境等六大类超千种具有营销统计意义的标签,高效探索亿万量级的数据价值就是典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抓住互联网下半场的红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ge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