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20:02 被阅读415次

初到绍兴是在一七年八九月间。下了火车,出了绍兴站。背着背包,沿着一条大马路,朝市区鲁迅故居的方向步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寻找旅馆。

到了市区,离鲁迅故居不远,拐进去一条巷子,第一眼望见的就是“百草园招待所”。心想以此为名,应是地道的旅馆了。走进去一看,原来是用私人居家房子改造的。房主阿姨领着我,边上楼,边听她三言两语介绍。旅费倒也便宜,几十元到一百元之间。只是没有单独卫生间。房内陈设简单,形似居家模样。还摆有四方的桌椅。光线有些暗。便觉得不习惯,尤其洗澡要下到一楼,厕所是公共的,且在走廊外边。于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拒绝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对“百草园”最初的实地感受。当然,此百草园非彼百草园。

既然来了,参观鲁迅故居是必然的了,尤其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当时还是免费,入鲁迅故居正门刷一下本人身份证就可以进去参观了。现在有些模糊,凭记忆,进去后,先是先生一家吃住房屋场所。石阶青砖翘檐。在当时,应是大户人家。既便现在看来,也是不错的。绕过前屋,后面有一宽敞之地,概千余平米,就是百草园了。

实际上是周家的私人菜园。来到这一方场地,猜度那时会有什么人在这处种菜,种些什么菜?如今看到的是,也不过平常朴素的一块地方。萧瑟平静中象征性的种了些叫不上名的菜,有像韮菜的。间有高大的树木,皂荚树是没有见到。抓蟋蟀的断墙,光滑的石井栏,看上去,也极平常。只是因为先生在这生活过,小时候在这里玩耍过。写了这里往事记忆流传的文章,使得这菜园,这里的物什有了意义和趣味。

便也感到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有如大家一样儿时的天真。那尽性忘我的玩乐,填满了儿时无忧无虑快乐的时光。

石井栏,菜园

再入里,转到一处亲水亭廊。飞檐翘角的亭廊舞台,现场有演员演唱越剧。宛转飘扬,情真意切,倒也欢喜热闹。想起先生<社戏>中描写的场景,还要划船,大概应不是这个地方。

再穿过几间,绕出来即是石板铺就的街道,斜对过就到了三味书屋。走过去,先要过一水巷小桥。桥下停着乌蓬船,斜阳如影淡淡的映在斑驳的墙角。一切感觉时光的印迹,沉寂久远。

入里照例园亭建造。干净清幽雅致。这里就是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场所。三味书屋是一间不大的屋子。门窗敞开,但隔离不允许进到屋里。只好在檐廊外举足朝里面观望。几张桌椅错落摆放,正中迎面墙上挂着一幅画。应是有名有来头,恕我说不出来。鲁迅的课桌摆在靠墙左一角。至于桌上刻的“早”字,远了便是看不见的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首先想到的是,在当时,应是只有条件还富裕的家庭才有这样的私塾,才念得起书。可鲁迅当时已厌倦其先生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教学,也可见这既是个人的情商,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只是现在,我都仍是不明白,为什么叫“三味”书屋?是那三味?虽然有介绍,大概上学时老师也讲过,这只能说明我的愚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好也是按这个顺序参观的。虽然是走马观花,却总能感受,或者说是想像着先生,一会儿在百草园无穷的玩乐,一会儿在三味书屋狭小空间读着枯燥乏味的书的情景。

这浅薄的了解认识,大概是基于对文字的喜爱,以及对文豪的崇拜与敬意。得以亲自感受一番,使得绍兴之游,有了最简单朴素又难忘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月照琴台:我去过绍兴,来去匆匆,只看了一场戏,第二天一早就匆匆离开了,没有去沈园,至今还遗憾呢😊
    月照琴台:@初心ali 有机会绍兴一定要再去看看😊
    昇夫:@月照琴台 😀😀绍兴,值得再去。既有江南水乡的气韵,更有许多的人文史迹。
    谢谢支持!
  • 马到成功程雨烟:等不来一声问候,盼不回只字片言,没有人愿意理的狐宝宝很受伤。
  • 焆梓:每次读到鲁迅先生的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像是自己也个这样的园子一样,会回忆起儿时也在自己家后院的园子里玩耍时的情景,有太多关于文章中所描述的简单纯朴的美好画面是那么的亲切,离我们又是那么的近。美好的文字总能带给我们感动。👍👍👍
    昇夫:@焆梓 谢谢支持和鼓励!
  • 茶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时候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有点索味,现在回忆起来竟然有一丝亲切。美好的事物好像都是在记忆里或者想象中。
    茶尤:@初心ali 嗯嗯
    昇夫:@茶尤 是的,同感。写这篇也是出自这种亲切感。

本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h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