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地区的方言里,子女不论男女长幼,父母疼爱,都会称“幺儿”。
我生在北方,上面有两个姐姐,在家里也是幺儿。两个姐姐都比我大的多,母亲曾说过,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重男轻女的,所以即便有了两个女孩,即便当时的计划生育卡的特别严,她还是冒险要了第三胎,东躲西藏的想要把孩子生下来,最终在妊娠7个月时,父亲因超生被带走,母亲才不得已回了家,当时人们的心眼直,只要是没生下来,不管几个月都要做引产,把孩子流掉。母亲回来了,自然也不例外,她说那是个已经成形的男婴......
以后的岁月里,每每说到这,母亲还是不无伤感,她总说,自己是没有小子的命。母亲说,从那之后,她总是伤心,忘不掉那个孩子,直到后来我的到来,才平复了她多年的伤心,即便我仍然是个女孩。
是的,即便我是个女孩,仍然不影响父亲母亲对我的宠溺,即便我是个女孩,一样是家里娇滴滴的幺儿,我是无比幸运的。
我出生那年,母亲35岁,大姐上小学,二姐马上上小学,我得到的母爱是独一份的,从小到大我就像是长在母亲身上的:小的时候,一直长在母亲怀里,再大一点长在母亲的身后,走到哪跟到哪,那时母亲的自行车前面,永远绑着我的专座,带米油的小米粥、加白糖的大米饭,头一碗稠稠的肯定是我的......家里的老照片里,有一张是母亲抱着我,大概是我六七岁了,在别人家门口照的,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夏天,母亲出去收电费,我非要跟着去,走了不一会就热了不想走,那时的我已经半人多高,母亲愣是抱着我走了整条街......还有张照片是我小学毕业那一年,在我家新翻盖的房子里,母亲笑容满面的坐在床上,我则撒娇的躺在她怀里,那时的我跟母亲一样高了......纵是这样,我仍是让母亲操心不已,原是我从小体弱,长大后也弱不禁风,母亲总是抱憾,为啥她体弱的毛病就遗传给了我。
一语成谶,母亲在60岁便因病撒手离我们而去,而我也一直体弱,小毛病不断。
我结婚的时候,母亲还健在,她原是不愿我太早结婚的,奈何我要嫁的,也是个幺儿,他的父母希望早点把婚事办了,了了心事。也正因为这,我在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了婚,次年便生下了女儿。也正因为如此,母亲在离开时才不会那么担心我,我猜想。我们的母女情分,终究只有短短的20几年......
我老公的家庭情况,跟我家基本类似,父母年龄相仿,他上面两个姐姐,跟我的姐姐年龄也相仿,同样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我得到的是宠溺,而他更多的是放纵。用婆婆的话来说,他小的时候,别提有多混账了,毕竟就这一个小子,跟姐姐们岁数差的也多,不宝贝他宝贝谁,好东西都给他,从来没捅过一个指头,所以造就了他的无法无天:看病时踢大夫、理发时推理发师、照相不照,咬了婆婆一口、三伏的天气让奶奶在大太阳底下抱着坐了一中午,愣是不让动地方......婆婆总是絮叨着他小时候的混账,一次次刷新我对他的认知。
好在上了中学,他就彻头彻尾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谦卑了,懂得尊重人,照顾人,也变得幽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