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人有两种思维,一种叫成长型思维,它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成长的;一种叫僵固型思维,它认为人的能力是不变的。
有趣的是,昨天在朋友圈分享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在一些朋友的回复中就看到了这两种思维的体现。比如有些人回复:“好绝望,我就是僵固型思维”。
你看,他认为他自己是僵固型思维,而且用了“好绝望”这三个字表达了情绪。可能他内心并不是真的绝望,但这已经足以表达出了他认为人的思维就分两种,僵固型和成长型,而他是前者,这是固定的,改变不了的。
有没有发现,这就是活生生的僵固型思维。不是因为他说自己是这样,而是因为他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因为自己认识到这个点。
而另一些人是这样回复的:“我也是僵固型思维,可是要怎么从僵固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呢?”很明显,这些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们自我认知到这点,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那问题来了,既然他有自我认知能力,就证明他认识到自己是僵固型思维这件事是对的。但他又相信可以改变并寻找改变的方法,这是成长型思维的标准。前后不是矛盾吗?
其实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他过去是僵固型思维,但现在和以后可以是成长型思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到底改变了什么,让自己这么快的从僵固型思维变成成长型思维呢?
答案是改变了自己对能力的认知。而对能力的认知,本质上是对错误的认知。
比如觉得“我”做错了事是因为能力不够,把错误当成一种失败的人,一般都会回避错误来维护自己的“聪明”。这种对“错误”的认知就是僵固型思维。
而把错误当做是一种反馈,将试错当成一种学习机制,知道这跟自己的能力无关,而跟事物发展的进程有关的人,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那么我们要怎样改变自己对错误的认知,让自己从僵固型思维往成长型思维转变呢?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
就像我每天都会写反思日记,反思今天这一天,我到底有哪里做错了,哪里做得不好,就是为了用学习的视角去观察自己。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什么而丢脸尴尬什么的。相反,当你发现错误并尝试改变之后,你会高兴自己又进步了一点点。
第二个方法,就是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但在心理学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这种“自恋”心理会让我们想要维持不会犯错的形象,然后因此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变得拘谨封闭。所以只有突破这种形象才能让我们真正敢去尝试一些什么。
第三个方法,有目标的针对性试错。
这种做法可以降低我们对犯错的焦虑,克服对错误的恐惧。比如搭讪异性。不知道怎么搭讪我们可以定个小目标,今天用讲笑话的方式搭讪一下,明天用即兴喜剧“yes,and”的方式搭讪一下。试多几次我们就知道正确的搭讪方式是什么了。
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父母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这就导致了我们对错误有了特别多的负面评价。这种评价间接导致了我们的僵固型思维。
而突破这种思维的方式也很简单,改变对错误的认知。比如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甚至是有针对性的试错;把错误当成一种反馈一种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启人生的更多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