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3-09-01 20:03 被阅读0次

《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田宏杰

52个笔记

  第三章 内驱力——用对方法让孩子劲头十足

>> 强化·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好处

>> 主动学习的唯一原因:体会到学习行为有好处

>> 根据这个实验,斯金纳提出:如果因为一个行为得到好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坚持下来,这就是强化。如果因为一个行为得到了坏的结果,这个行为就不会再发生,这就是惩罚。

>> 孩子学习行为中的“强化”和“惩罚”

>> 如果孩子有一次特别快速地完成了作业,完成时的这种成就感,会让他发现:真好;如果家长又把后面的时间交给他来自由安排,那以后孩子回到家就会立刻写作业,因为完成的时候很快乐,之后自由安排自己时间的时候也很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坚持学习。

>> 对孩子来说,有好处的行为,就会坚持;没有好处的行为,没法坚持。

>> 成年人也是在阅读中得到了乐趣,才看那么多书;在挥汗如雨地运动之后获得舒畅和快乐,才会天天想去健身房。

>> 怎样对待孩子的“故意对抗”行为

>> 学习的时候妈妈越批评我,我就会做得越慢,因为我很生气。”他本来就学不进去很难受,妈妈再来指责他,让他在原来的挫折感上又增加了愤怒感。可是孩子不敢去反抗妈妈,怎么办?只能故意拖慢速度,故意走神。因为这个故意走神的行为有好处呀!可以表达自己的反抗,这样他的走神行为就保持了下去。

>> 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是对抗关系,对抗的行为是没用的,这样孩子还要不要对抗?他就不对抗了嘛!

>> 后面再说一句“你想学时我会帮你找办法”,这句话很重要,这是一个暗示,告诉孩子过会儿他就想学了,而且那时妈妈会陪他找办法。

>> 问题行为矫正的关键:找到这个行为的内在好处

>> 要想矫正一个问题行为,家长就要问自己,这个行为能让孩子得到什么好处,让孩子的什么需求得到了满足,看到这个需求后,家长要教给孩子用有效的、恰当的办法去满足这个需求。

>> 觉得要慢慢地让你自己管理自己了,但一开始就放手,我会不放心,而且我心里也会有一条关于规定的界线,比如今天看到你这么晚还一直没收拾桌子

>> 我们商量商量怎么让你自己管理自己,但是要说明的是我的界线,如果你触碰到了我的界线,那我就会来提醒你,这时说明妈妈很急了,你就要赶快做。

>> 内部动机·怎样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

>> 怎样把外在强化变成内在强化

>> 当你想玩iPad,你决定要快点写作业的时候,你就做到了!很棒啊,你现在可以决定自己写作业的速度了,而且我看到你好像能够把控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种能力太重要了!那下一次你想做什么事的时候,你就可以先快快地写好作业,来为自己挤出时间,这真好!

>> 动机是什么?动机就是当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需求,我会努力调节行为,以便能够达到这个需求,所以动机就是我想满足需求的动力。当我们想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时候,要先看清楚孩子有哪些内在需求。

>> 首先,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自主性的需求。

>> 其次,是完成任务本身的愉悦感。

>> 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能够全身心投入做事的生理唤醒状态,以及对知识和技术更好地掌握的需求。

>> 目标分解·让学习像玩电子游戏一样上瘾

>> 第一个困难就是目标太远。

>> 行为主义说,一个行为想坚持下去是一定要有好处的,如果这个好处是在几个月以后、100多天以后才能够得到的话,行为就没法坚持下去。我们能不能跟一只小狗说,去练习把球找回来,一个月后给你吃肉骨头?

>> 第二个困难就是目标设定得太高。

>> 第三个困难是目标太空洞,没有清楚的行为支撑体系。

>> 电子游戏在设计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三个困难

>> 第一,电子游戏一定不会把目标设定得太久远。

>> 第二,电子游戏里每个阶段的小目标不会特别难以达到。

>> 第三,电子游戏里的目标不会太空洞。

>> 用游戏设计的原理来设计学习计划,才能学得上瘾

>> 第一,一定不要把目标设定得太远、太长久,要有及时的反馈。可以把期末目标分拆成每天的小目标,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每天做50道口算练习,可以每天复习一篇前面学过的课文。并且记录每天每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反馈。

>> 第二,设定的目标一定要让孩子感觉稍微使点劲就能够达到。那位爸爸可以把目标换成:每天要巩固一课的生字,做到拼音、笔顺都正确,会写、会组词。每周下来,再复习整周巩固的生字。把这些作业列成一份清单,做完一项就打上钩。我们设定的目标,如果孩子通过努力都能达到,那就是好目标。

>> 第三,目标一定不能空洞,要建立有效的支撑行为系统。要分学科制订行为系统,保证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反馈,当孩子达到了那些行为小目标后,就会顺利完成那个最大的目标。比如把总名次提升的目标变成语文、数学和外语各科提升多少分。外语也是一样,把它细分为单词、课文和句法分别要达到什么目标,再把其中的句法细分到每一课的句法中,每一课的句法学习,可以分成三天完成:第一天读熟句子,了解句法结构;第二天会背这些句子,并标示出句法结构;第三天用这个句法结构变换内容,轻松运用。如果每一课的目标都达到了,那么期末英语的句法结构就能掌握得很好了。

>> 心锚法·如何让成功经验在心里打上烙印

>> 人类都有这样的天性,对不喜欢的事,尤其是危险的、恐怖的事,基本上一次就能记住。

>> 所以一件事情如果跟一个强烈的负面情绪建立联结,那么这件事就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害怕或讨厌。

>> 一件事和幸福的情绪建立联结,那么以后看到这件事情就会有幸福的情绪。心理学上把这种事件与情绪建立联结,通过事件可以唤醒情绪的方法叫作心锚法。

>> 第一种方法:“触景生情”

>> 比如孩子坐在桌前学习的时候,如果我们总是坐在旁边对孩子批评、指责,让他内心产生愧疚或者害怕、厌烦的情绪,多次以后,坐在桌前学习就和这种负面情绪建立了稳固的联结。

>> 对于这种负面的联结,我们要先赞赏他的保护性机制,然后引导他将视野放宽,对事件进行区分性的对待,找到解决的方法。对待学习也一样,先要看到孩子在学习中会有不同的情绪,有一些行为会带来喜欢的情绪,有一些会带来厌烦的情绪,要分别对待,不要一概否定。然后对厌烦的情绪再找到办法去分拆、改变。

>> 第二种方法:锚定成功体验

>> 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在孩子经过各种努力后成功的时刻,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把这种勇气和力量锚定住,那么当他遇到困难时就可以调动这些成功的经验,体会到力量感,就有信心去挑战任务。

>> 隐喻法·讲故事,打造学习愿景

>> 这就是故事隐喻法的神奇之处。以语言为基础的逻辑思维能够让人更好地学习知识,但是以故事、经验为基础的形象思维才能够更好地触动人的情感,打造愿景,帮助人前行。

>> 怎样保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讲的故事有用呢?我们需要先问清楚自己三个问题。一是讲什么样的故事?二是什么时候讲?三是用什么样的心境来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 第一个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讲我们自己相信的故事。

>> 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讲?一定要到孩子遇到问题时一本正经地讲给他听吗?不是的,要在生活中很自然地讲给他听。

>> 第三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心境来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 这个故事应该是一个寓意更加深长的故事,应该是有生命启发的故事,所以不是听完后立刻让他去行动,而是要在他心里埋下种子,在心里发力的。所以不能给孩子讲威胁性的故事,讲故事的主人公很傻,没做对事,所以没有好结果;而一定要讲那种主人公有力量、有智慧的故事,孩子才能学到智慧。

>> 讲故事的时候,不要讲谁做得怎么不好,怎么失败的,而要讲那个有力量的主角是怎么成功的,为孩子在心里打造一个通向成功道路的愿景,孩子才会更有动力。

相关文章

  • 内驱力(学习)

    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在三种内驱力里,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学习动机,...

  • 内驱力是个伪命题

    老板使用内驱力:为了情怀工作就是有内驱力,为了钱工作就是没有内驱力。 HR使用内驱力:为了个人发展是有内驱力,为了...

  • 晨读感悟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学中,内驱力认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以及自我内驱力。 而自我内驱力是最强的。 1. 从小培养目标性 要培养孩...

  • 内驱力的三种分类

    奥苏贝尔三种内驱力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在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动机中,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

  • 20220330:奥苏伯尔的内驱力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分为三种,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发自内心...

  • 谈一个为人父母在不同时期如何引导孩子

    今天在学习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说,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部分,认知内驱力是因为自我的...

  • 181、素材72-教育心理学4

    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可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 早起读书DAY.09

    早起读书DAY.09《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内驱力源于热爱,热爱源于兴趣。 内驱力的重要性:内驱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精...

  • 2020-11-25再谈内驱力的另一种解读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 2017-06-17

    内驱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驱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wt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