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每天读一点《道德经》】道可道

【每天读一点《道德经》】道可道

作者: 一奈 | 来源:发表于2016-09-08 19:47 被阅读91次

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道:真理

【2】名:概念

【3】无:本质,无形的、不变的

【4】有:现象,有形的,常变的

【5】观:洞察、体会

【6】妙:奥妙

【7】徼:边界

【8】出:源头

【9】异名:不同的名字

【10】玄:深不可测、超出人类认知的道理

译:

真理可以说出来,可是讲出真理那句话不等于真理本身。

概念可以说出来,可概念指代的东西不等于概念本身。

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起源。

所以通过无可以观察到真理奇妙的内涵,通过有可以观察到世上万物之间的区别。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同样的东西而用不同的称呼,它们两个都是真理,可称之为玄。

在那玄而又玄,超出人类认知的地方,就是通往真理的大门。

解:

《道德经》在第一章论证的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在现象-本质的模型中举了【道】和【名】这两个典型的例子。

【道】可以理解为真理,【名】可以理解为概念,真理的本质不是真理呈现出来的语言符号(文字),即所指和能指的区别,概念的本质也不是概念本身,而是概念所指代的东西。

同一个真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个概念也可以转换成无数个名称,这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现象是有形的,互相区别的,本质是无形的,统一的,世间常以不同的现象来展示同一本质的不同侧面。

在《道德经》中,用【无】来指代本质,用【有】指代现象。

所以说,不变的、统一的、始终的【无】是永恒天地的开端,变化的、差异的、短暂的【有】是纷繁万物的起源。

所以说,通过两个角度去观察,可以发现世界的不同面貌,通过【无】,可以洞悉世界运行规律的奥妙,通过【有】,能够明察世上万物之间的区别。

【有】和【无】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出于是两种观察角度的原因,我们为它们分别起了【有】和【无】两个名字。但他们都可以称之为【玄】,因为【无】的内涵是合,合而又合,无穷尽也,【有】的内涵是分,分而又分,无穷尽也,这种无穷无尽就谓之【玄】,玄而又玄,无穷无尽,现象和本质背后的同一性是不为一般人所能看到的,而那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就是通往真理的大门,反映了老子核心思想中的不可知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无法抵达真理的。


ps:由于原版的《道德经》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本文中的标点是笔者通过自身对《道德经》整体的主旨把握而作,对原文的翻译也是基于这个结构的心得,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同,欢迎探讨。

相关文章

  • 视觉精进05/100天

    读《道德经》(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每天读一点《道德经》】道可道

    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 “大道无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篇首就是这句,初步揭示了“道”的真正内涵。 初读《道德经》,...

  • 老子

    老子故里亳州朋友对笔者说,当地人读"道可道,非常道",是这样读:"道可,道非,常道。" @闲扯道德经。三位作者可以...

  • 道可道,非常道。

    读《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感悟 一、为何读《道德经》? 说起《道德经》,很久以来只是在历史课本中学习过,...

  • 《道德经》——上善若水,天道无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虽说如此,但可论之道未必就不是真的“道”。 笔者不才,浅读《道德经...

  • 道可道「读《道德经》」

    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 《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 《道德经》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 无标题文章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读一点《道德经》】道可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zs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