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哲思
有味人生.断舍离

有味人生.断舍离

作者: 鲁京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3-06 09:10 被阅读0次

          厨房的炒锅没用多久却生了锈,总不好洗刷。于是,又从网上买了口新锅,把旧锅便丢到了橱柜里。家人让我直接扔掉,我想了想,锅未漏,不定哪天还有用呢。过了一段时间,偶尔见到旧锅,便觉得碍眼了,就扔到垃圾箱里,心里却仍有不舍之情。事后,在朋友圈发了感慨,“旧锅生锈尚未漏,新锅到手旧锅丢。忆苦难说断离舍,旧去新来锅上釉。”友人就荐我学学断舍离。

            断舍离,是个比较时髦的词,词语源于日本作家写的《断舍离》一书。作者通过收拾杂物感悟到人生哲理,整理周边的物品,顺便把自己心里的念想一起做了整理,把自己认为不需要的物品和杂念进行舍弃,达到简单清爽的目的。从字面理解,断舍离三个字好像都是一个意思,作者却做了更深的注解,听上去倒是蛮有意思。她说:断,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明白了断舍离的意思,但却对自己甩锅纠结一事,依然难以理解。

            一口炒锅不值多少钱,锅未漏长了锈,丢掉心里很难受。反若是掉到地上摔碎,倒是不心疼。这不过是一种心结而已。年少时,长在农村,缺衣少食,买件衣服能穿数年,“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姐姐穿完妹妹穿,妹妹穿完改衣衫;大衣服改小衣服,褂子改马甲,长袖改短袖。穷人家里的东西,用不坏用不烂,怎能轻易换。吃饭也如此,穷苦人家天天吃咸菜,偶尔炖锅菜,若是剩下,还可以吃两三顿。家里来了客人,吃剩的酒菜,一定不会舍掉,第二天合在一起大锅炖,做成另一种美味。不能温饱的年代,穷苦人家,哪里会敢断舍离,断舍了,可能就饿死了。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勤俭持家的美德,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日子富裕了,谈起断舍离,依然不舍,我心里清楚,这是一种环境养成的性格,也是一种怀旧的情结。

          也有人说,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贫困富裕没太大关系。有些东西失去了作用,就应该丢弃掉。否则,占用生活空间,又牵扯了精力,还可能给情绪添堵。用断舍离的生活方式去梳理生活和工作,变的理性客观,能够逻辑清楚,先后顺序,提高效率。从而实现清爽简单的目的。这也无可厚非。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是许多人一生的追求,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包括王阳明本人。知易行难,有些事,明白道理和能够做到之间的距离很远。同样,能够知道断舍离,又去很好的做到,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断舍离不仅仅是对物质,还有情感。断舍物质相对容易,当下没用、未来预判没用的东西,丢弃里所应当。而情感是无法量化的东西,对情谊的割离,不同于对具体物品的断舍,物品见不到不会轻易想起,而情感留的印象都在记忆里,随时都可能浮现在心脑里,所以往往变得更加难以处理。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难说断舍离。情感只有暂时地放下,慢慢地忘却。所以也才有了死灰复燃,藕断丝连的说法。对于情感的断舍离,要下的起决心。若是依然做不到,就拿“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作为一种武器,去梳理安慰自己,让自己做到果断和彻底。否则,就走回了老路,依然拿得起放不下,纠纠结结,蹉跎了岁月。

            这世上对断舍离理解最透彻的人,弘一法师算是其中一位。“少年翩公子,中年风流士;断舍凡间物和情,从此世上无叔同。”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又做得如此潇洒决绝,皆非凡人能所为。世人对李叔同出家多有争论,谤者赞者大有人在。自从李叔同出家后,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从此一心向佛,成为高僧弘一法师。有人写诗评价他,“半世风流半世僧,道是无情却有情。”尤其是对他尘世间的情和物采取的断舍离,多人不理解。从李叔同出家时给妻子的信里可知,其对世间的俗事情谊早已看的透彻。他对妻子说,我们早晚都是要分别的,就当我是大限早临了。他把俗与僧的界限划的如阴阳隔世,既合情理又决绝。把断舍离提高了境界。

          俗人和名人的区别,是俗人对很多事儿拎不清。儿时在农村,有人送家里一筐苹果,奶奶总是挑那些烂了一个坑的吃,烂一个吃一个,没烂的不舍得吃,最后吃完了发现全是吃的烂苹果。断舍离纠结的根本还是不舍得!舍得则是一门学问。

            中国有一款白酒叫“舍得”,它的广告词很好,“天下智慧皆舍得,智慧人生,品味舍得,舍得酒。”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也许,人生做好断舍离,你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味人生.断舍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ej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