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⑿。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⑴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溱(zhēn)洧(wěi):郑国两条河名。
⑵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⑶士与女:此处泛指春游的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⑷方:正。秉:执,拿。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⑸既:已经。且(cú):同“徂”,去,往。
⑹且:再。
⑺洵(xún)訏(xū):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⑻维:发语词。
⑼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⑽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
⑾浏:水深而清之状。
⑿殷:众多。盈:满。
⒀将:当作相,朱熹《诗集传》:“将,当作相,声之误也。
【译文】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姑娘说:“到河水对岸去看看吧?”小伙子说:“已经去过一趟了,我同你一起再去看看吧。”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一起嬉戏,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清澈水流急。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姑娘说:“到河水对岸去看看吧?”小伙子说:“已经去过一趟了,我同你一起再去看看吧。”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一起嬉戏,赠朵芍药表情长。
【赏析】
《郑风·溱洧》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诗。
《宋书》引用西汉古籍《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先秦时代,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日这天,人们通过沐浴洗濯污垢,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幸福,又叫作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这一日,年轻男女都会趁着祓除时,踏青游玩,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恋。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
西方的有情人节,节日里送玫瑰花表达爱恋。而在中国的民间文化里,“七夕”这个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可以看作是情人节,但其实最古老的情人节应是上巳节,《诗经》中曾提到过不止一次,其中还有表达爱意的花朵——“勺药”。
而在千年前,在上巳日这天,我国也衍生了男女出游结伴节日文化,诗的情调淳朴健康,因为当时郑卫等地,无论男邀女,女邀男,都是自然而大方,绝不会引起惊诧莫名。
或许在战乱频发的时代,生活不一定平和,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有着让人感到喜悦的节日,他们有芍药这份春日的礼物,便增添无数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在一片热闹中,一对男女细腻的瞬间对白被捕捉到了:
女子说:“可愿同我去看看?
男子答:“我已去过一趟,不过,为了陪你,再去一趟又何妨!
虽是初见,可这里的小细节却能体现出男子却对这位姑娘的爱护,哪怕他曾经去过,也要陪她再走一遍。
女子率真、热烈、大胆的性情,刻画得灵活灵现。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的一刹那美好,最是动人而惊艳。
在水波涣涣的溱洧河边,在这春意盎然的草地上,他们那古朴纯真的爱情,如同他们手中盛开的芍药,发出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呐呐呐,如果那些有情的人儿也能像这诗歌中的女子一样,都能最终会遇到心上之人,白头偕老,谱一曲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春日恋歌就好了。
谱一曲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春日恋歌(AI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