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作者: 教育的智慧是唤醒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04:28 被阅读0次

    励志为什么难?

    ​学习目标是无数父母曾为之努力的最理想化的管理境界,但是学习目标管理的失败率却极其高,现实总是残酷的。

    ​失败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可能:

    1、学习目标只是装饰门面而已,为了维持自己的高自尊(面子)其实内心根本连自己都不相信会实现。

    2、学习目标只是为了关照父母或老师的情感,装模作样地接受,仅限于喊喊口号。

    3、的的确确是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且发自内心想实现目标,怎奈自律水平实在无法支撑,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

    4、目标脱离了现实和理性,在性格偏执或偏激的学生群体中较多,三分钟热度后直降零度以下。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失败率?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是由两种需求产生的动力驱动,一种是物质需求,一种是精神需求,而人类的生理需求(吃穿住行性)和安全需求(健康)都属于物质需求,其产生的驱动力是无比强大的,而学习目标则不属于生理需求,也不属于安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且位于精神需求的金字塔塔顶,高于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和实现自我需求高度关联。所以绝大多数的孩子是被动学习状态。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目标的根基是精神需求,而非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动力偏弱,要想使学习目标动力增强,唯一的思路就是打通学习目标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间的通路。

    ​相信中国人非常熟悉一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还懂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那么这种励志的驱动力恰恰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如何打通这条通路?

    请看下面这个逻辑关系:学习目标<中考目标<高考目标<专业规划<职业规划,五个部分属于递进逻辑关系,职业规划说通俗点就是:不仅喜欢而且擅长,最最关键的是经济收入高,经济收入高可以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然而这个逻辑需要反向推理产生成功,用结果来推理过程,《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终始”这个词,我第一次读《大学》的时候,读成了“始终”,简单点说就是用终点来探寻起始,反向逻辑推理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看,刚刚好和上述逻辑是反向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关系是:学习目标>中考目标>高考目标>专业规划>职业规划,而这条逻辑线恰恰无法建立学习目标,道理很简单,距离职业规划时间节点太远了!

    ​这个理论也能解释下面几个现象:

    1、为什么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目标更明确,学习更主动?

    2、为什么学生时代吊儿郎当的人,进入职场后变得勤奋起来?

    ​一句话:职业规划的时间节点越近,越容易激发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当然产生的驱动力强大了,所以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的确立一定要和职业规划连接起来,靠什么打通这条遥远的逻辑通路?

    ​当然只有彻底的社会实践这一条路可走了,而学校教育恰恰根本无法提供这样的机会,这也是家校合作教育的切入点之一。

    ​当一个人的安全需求被触发的时候,其动力往往大于生理需求,宁肯吃的差,穿得差,再苦再累,人都无法忍受安全需求的缺乏。而这一切学校教育根本不能触发,所以励志打鸡血的教育行为不过是无聊的舞台剧而已,一毛钱的作用也没有。

    ​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立足于可能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育通道,分享一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ji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