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道》

作者: 时光社D陈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9:32 被阅读22次

      《大学》 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谓“物有本末”,本末就是因果,事物的发展有内在的因果。所谓“事有终始”,终始就是开始和结束,事物的运行有外在的规律。知道了事物的这个发展因果的和掌握了它的运行规律,也就差不多近于掌握了道的精神。

      由此看来,道其实也没那么玄乎,无非就是对事物的因果有一定认识,对规律有一点掌握。当然,话说起来是很轻松的,做起来不容易,一个人真能做得理解因果认识规律,也就差不多可以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世事洞明是智商过关,人情练达是情商过关。这样的一个人是一种很高级的存在状态。

      这个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下去它之后会怎样?这是因果。这个事情重点在于什么地方?关节在哪里?这是规律。所谓理解因果,无非就是要知道什么事情做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所谓掌握规律,无非就是知道这个事情在它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重点在哪里,节点在哪里。

      比如农民种地,沙地种花生,水地种稻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是因果。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规律。相对而言,因果常变,规律不变。小因果,大规律。因果是小环境,规律是大环境。小环境主要是横向上的,空间因素为主,变化快;大规律主要是纵向上的,时间因素为主,变化慢。

      哲学上,因果是一种定律,被称之为因果律。宗教上,因果是有报应的。佛教的因果循环毋庸赘言,基督教也有因果报应,比如说奉行道义的事情才能上天堂,赎罪才能上天堂。富人不能上天堂,因为赚钱的过程有许多恶,所以西方富人临到老来,一般都做慈善,甚至为慈善付出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神教的因果理论。

      唯物主义哲学对于事物的规律法则建树极大,比如否定之否定律,事物的运行规律是螺旋递进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是唯物主义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另外两项为矛盾的对立统一定律,质量互变定律。三大定律,解决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问题。

      管理学上讲做事情的原理,说急事先办,大事缓办。急事先办就是因果法则,因为急事不先办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就会出现不好的后果。大事缓办则是规律法则,大事需要较长时间去处理,而在这个时间段中变化是相对较慢的。急事比如急性的小伤小病,得遵循因果效应赶紧处理治疗。大事比如健身运动,需要遵循自然规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所谓之道,无非因果效应,规律法则。综合的看,它们彼此其实是一回事,是互通和交织的。我们把它们略微区分了一下,也无非主要是力图在实践上更精确一点,应用上更有效一点。

2018-12-26

《近道》

相关文章

  • 近道

    凡物有不平则鸣, 勿念勿等任弗平。 愿闻奇楠香灵韵, 十世三生善修行。 —— 致拙 • 丁酉年冬

  • 近道

    近道一款随时聊天、解闷、八卦、爆料、猎奇等,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的神器 �

  • 近道

    近道有时并不近,踏实的远道有时反而是近道。所谓所见非所见,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也抄过一次近道。 那是一个冬日...

  • 《近道》

    《大学》 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谓“物有本末”,本末就是因果,事物的发展...

  • 近道

    开车进小区,经过我家楼后,一老太太从路边的底层楼后门正好出来,仔细一看,是我的亲娘。她低着头趔趄的慢走,反正很快都...

  • 走近道

    每個開車的人都想走近道,又進又不堵車那就太好了,今天下班去市中心吃飯,這個點開車去市中心本能的第一反應是...

  • 近道大道

    做数学题就像玩飞车一样,你可以一本正经的跑大道,也可以精益求精跑近道,发现近道真的很能超越对手,利用好所有近道,很...

  • 近道之人

    王阳明的“心学”,是把前人的学说集大成的结果。囊括了佛教的“明心见性”,老子的“道”,儒家关于实际生活点点滴滴的谆...

  • 抄近道

    对自己稍有疲倦 对生活心不在焉 喂:去天堂的路 能不能绕过人间 ——《抄近道》

  • 抄近道

    康德曾经说过,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启发了我。既然如何,了解清楚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u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