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醍醐灌顶。
他说出了我们长久以来困在心底的东西,他说出了我们的人生经历的心路历程,他说出了我们心底那些最沉重的呐喊,他敏锐的捕捉到了我们内心那些未说出的情感。
“我们的教育生产理想主义者,再由现实击碎他们的幻想,并将这种重塑称之为成长。每当我回忆我所接受的教育,我总感觉到被欺骗的感觉,到现在还无法释怀”
每一个读过大学的的人,在毕业之后的某个时刻,都会有过这样的疑惑。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出了问题?学校教育我们的为人处事的规则和社会的实际规则背道而驰,我们奉行的那套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处碰壁,我们对人的美好的想象,对道德约束的寄托,很快就被现实击得粉碎。当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我们终究会不得不认识到,是我们接受的教育跟社会的实际差距太大了,我们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掉学校学到的那些为人处事的规则,要适应和学会社会的规则。
而要完成这个转变,说起来容易,实则是很艰难的。毕竟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已经将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三观奠定了一个稳定而有牢固的根基,当然也有一些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很快就完成了这一转变,很快就成为了社会游戏中的成功者,毕竟他们披着大学的外衣,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得到相对多的机会的。只要能熟练掌握社会规则,如鱼得水自然是信手拈来。当然,这一过程被称作成长,成长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美好向上力量进取心阳光蜕变,同时成长也总是伴随着对于过去的否定,精神上的自杀是必须的,这种自杀自定注入一种更能适应现实生活的理念,规则,语言,态度,行为等等。
我们的社会似乎对于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之中,桌面上能谈的事情都是和平共赢道德美好,明的规则总是要在道德的框架之下才能被认可,而实际的真正的运行的规则一般也都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无法在明面上去直接谈的,是潜规则的。实际的生活是由潜规则主导的,明面上的规则都是堂而皇之的理想的状态。
有人说道德崩塌是坏事,其实也未必是坏事。毕竟道德这个东西,天生就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服务于经营阶层的,是用来教化人民的,舒服百姓的,治理国家的。道德本身并不全部是目的,大部分是手段。
道德崩塌的时候,就是规则和契约建立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进步,才会真正带来规则之下的和谐,而不是道德面具下的虚伪。
社会科学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正的社会的大概样子。而学校教育能给予我们的是理想,是美好,是期待,是人类值得追求的美好社会,那种美好的理想国度不在人间,可能在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