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买了一个释迦果给闺女吃。这东西太贵,25块钱一个,平时在家很少舍得买来吃。我还未切好果,闺女久已经拿着叉子迫不及待地守候在一旁,眼里充满期待。
等我切好了果肉,闺女连吃了好几块,好开心,我也和闺女在吃,爸爸正在阳台上忙着。我习惯性地和闺女说,让她拿果给爸爸吃。
闺女最初是不乐意的,习惯性地回复我说“爸爸不吃的”,我告诉闺女说,好东西要一起分享,闺女才肯拿果去阳台给爸爸。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0674/e84ac74de2995a2a.jpg)
结果爸爸就说了一句“爸爸不吃,你自己吃吧!”小家伙闷闷不乐地回来,问我说“为什么爸爸不吃她的水果”。我只好跟她说可能是爸爸不爱吃这个水果,下次我们再分享其他的水果给爸爸吃。闺女直接反驳我说:爸爸不喜欢吃的,以后她只分享给妈妈吃……
孩子的一片好心,结果却被拒绝了,伤心不已。爸爸之所以拒绝,可能也是为了孩子好,想给孩子多吃点,可这样直白的拒绝方式,却被孩子理解成了“不领情”,本来期待着爸爸能开开心心地和自己分享美好的东西,结果一片好意被泼了冷水,换成谁心里也会不舒服。
爱孩子,不是把所有的美好与物质都留给孩子独享,而是要适当学会与孩子共享快乐与美好。因为,只有共享,快乐才会翻倍,而拒绝,对孩子而言,很可能意味着被嫌弃和不认同。大人一味地拒绝孩子的好意,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以为大人真的不喜欢吃好吃的东西,时间长了,孩子有好的东西也不再乐意与人分享了。
我们表面上拒绝的是物质,实际上伤害的是孩子的内心,孩子会很失望,因为自己的爱不被接受而失落伤心。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也常常以同样的方式来拒绝我们,企图想把好东西多留给我们享受,那个时候物质匮乏,这样的爱其实是一种迫不得已。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孩子成长的需求重点不在于物质层面的,更多的则是精神层面的。我们不能再用多年前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毕竟不同时代人的需求已经改变了,我们需要适当做出相应的改变。
面对孩子的好心分享,爱孩子的你其实可以这样做:
1.肯定孩子的好意。孩子一片好心,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对孩子积极分享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鼓励和肯定。对于自己的做法有了积极的回应,对孩子而言,心里会很开心,会比吃东西本身要开心很多倍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0674/6482ef5cd93813e1.jpg)
2.与其拒绝孩子,不如成全孩子。相比之下,拒绝了孩子的好意让孩子伤心,不如真诚接受孩子的好意,让孩子开心。孩子多吃一口美食但心情郁闷,不会长多一块肉,但能让孩子开心,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即使我们再爱孩子,真想让孩子多吃点,我们可以接受一部分,先接过孩子手里的东西,尝试吃一点,然后再给回孩子吃并做好解释,然后对孩子的好意表示感谢。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开心,又可以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两全其美。
真的爱孩子,就尽量不要让孩子伤心,这一点比给予孩子物质更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