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加州大学的研究,虽然很多男人掌握家里的投资权力,但是数据却并不理想。单身男性每月股票换手率为7.1%,而单身女性只有4.2%,所以男人显然比女人更愿意频繁交易。另外一组数据就更残酷了,男人比女性投资者的业绩更差,平均每年少赚1.5%。那么已婚数据会怎么样呢?双方竟然开始同化,男人受到女人的影响,换手率下降到6.1%,而女人也受男人的影响,换手率提高到4.6%。已婚男女的收益差只有0.7%,明显收窄了不少。从行为上也有一个有趣的数据,女人平均看股票账户的频率要比男人低45%,改变投资组合的频率要少四分之一。
从这个数据我们能得出结论,女人天生比男人更适合投资,还能证明换手率就是投资的大忌,换手率越高,错误越多,收益也就越差。有问卷调查显示,46%的男人对自己的金融知识充满自信,只有25%的女人 同样这么认为。所以男人明显过度自信,而过度自信就会失去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从而导致行为错误。
很多人炒股都有一个习惯,套牢就死守,但是见好就收。一般赚个10%就坐不住了,要落袋为安。最后会出现一个奇葩的现象,上涨的公司里,股东数量急剧减少,下跌的公司里股东数量不断增多。稍微动动脑子也知道,这个策略的胜率很低,这是一个大亏小赚的方式,你的预期回报一定是负数,也就是肯定会亏损。正确的投资方式,应该恰恰相反,叫做止损不止盈。用无数次小亏,来换一次大赚。而不是用无数次小赚,来换一次大亏。这样你无论作对多少次,最后只要错一次,股票退市了,你也终将血本无归。所以股市就是一个反人性的地方,你所感觉正确且舒适的方式,其实都是错误的。炒股要让自己太开心,你就只能不断地赔钱。
假如你有两只股票,一只股票你赚了20%,另一只赔了20%,你需要现金,你会选择哪只抛售?大家可以用一分钟想一下。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卖掉赚钱的那只,而留下赔钱的那只,因为我赔钱了,就证明我错了,但是很多人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所以他们会选择死等。希望等他涨起来,然后再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但其实这又错了,赚了20%的股票,说明他已经被激活,处于强势当中,未来他有更大的机会赚到更多的钱。而亏损的股票则更相反,未来他反而可能跌的更深。当然这都是站在行为学角度说的,如果你有足够充分的研究证明,赚钱的已经高估了,亏钱的已经足够低估,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金融危机当中,美国最富的10%的家庭,资产不跌反升,平均增长了2%,而同时期内,中等收入家庭,资产缩水了40%。他们受到的打击极大。而最穷的阶层,反正也没什么钱,所以金融危机对他们影响也不大。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损失最大的就是中产,而富裕阶层和平民阶层,基本不会受损。
为什么这样呢?主要就是财富分配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房价一路高涨,刺激了美国人买房,美国中产阶层的财产集中于房地产当中,比例超过了65%,而且还有很高的按揭杠杆。等于把资产变动的幅度扩大了2-3倍。而富人家庭则持有资产相当分散。他们只有30%的资产在房子上面。2010年之前的2年,全美房价下跌了2成,根据按揭放大效应,中产的房产市值下跌了60%。家庭总资产缩水40%。而富豪家庭,他们持有房子的比例就不高,也没什么贷款,所以最后对他们总财富的冲击也就不到10%。
但是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开启了量化宽松,印美元买债券,向经济大规模注水,所以只是阵痛之后,马上就开始了股债双牛。富裕阶层由于持有大量的股票资产,所以他们的财富很快就恢复了,而且还有所收获。但中产阶层,他们的房子受到流动性的限制,根本无法变现。房价由于是金融危机的震中,所以短期也没那么容易恢复。说完美国,看看中国,早在2013年,就有报告显示,我们一线城市房产占财富的比例达到80%,而二三线城市也快接近70%,这都已经超过了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随着2015年以后的这波涨幅,初步估算,现在至少再涨10-20个点,也就是说一线城市可能已经接近100%,二三线也得接近90%。现在没人知道,中国楼市要跌下去,中产阶层会受到多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不断的在控制流动性,甚至不惜二手房停贷,就怕这种暴跌发生。
这些年,我们的房价调控很失败,而且几乎是越调房价涨的越厉害,这又是为什么呢?房地产也是由预期决定的市场,这点很重要,预期会严重影响供需水平和价格,这是区分投资品和普通商品的关键点,比如猪肉也在2019年之后一路上涨,但这种东西就是商品,他不会受到预期的影响,即使你知道未来要涨价,你也不可能囤积猪肉。因为本身囤积的成本就很高。还容易造成巨大的损耗。如果未来猪肉下跌,你也不可能把未来的猪肉放到今天来卖,所以这种东西,基本上就是商品属性,他的涨跌受到供需矛盾的影响更大,而受到预期的影响更小。
但是房子可就不一样了,房子不但受到当下供需的影响,还受到未来预期的影响,如果大家都预期房价要涨,那么就都会去买,然后囤积,那么市场上无论盖多少房子也是不够用的。举个例子,比如茅台,每年的消耗量其实很少,远低于出厂量,但就是价格一路上涨,这就是发生了人为的囤积炒作。经销商囤货导致的供需矛盾扩大,所以茅台才不断涨价。这东西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其实根本没那么大需求。别看电视里总动不动就开瓶茅台,真正生活中,谁家庭聚会喝这么贵的酒呢?根本就不现实。
现在是没有房产税等持有成本,但是有房租这样的收益,于是房价预期跟买房需求之间的通道更加畅通了。未来的涨价就变成了今天的涨价,相反一旦大家预期未来房价会跌,不但今天的需求会大幅降低,连未来的需求也会抑制,甚至有人会提前卖出。这就相当于把未来的供给转移到今天。一旦房产税出台,房子持有成本增加,房子的投资属性就会大幅下降。回到商品属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房子已经透支了未来10几年的涨幅。这部分涨幅要吐回来的时候,中产阶层的财富,将面临巨大的缩水。
之前的调控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把的目标错了,总是想把政策定位在房价不跌并且稳定上涨,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期还是无法打破。相反正确的做法是让房价双向波动,有时涨有时跌,只有这样,投资需求才会下降。
我们2016年之前调控房价的本质就是降低供给,限制需求,变成了一场饥饿营销,另一方面坚决不让房价下跌。2015年还喊出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口号。但是各行各业去库存都是降价促销,而单单房地产不是,而是借着棚改货币化安置的妖风让货币在某一地区集中大量投放,从而制造涨价的效果,通过涨价去库存。所以从这点也能看出来,其实在2016年涨价去库存开始,我们的房子就已经是投资属性了,因为只有投资品才可能涨价促销。消费品一定是降价促销的。但是真理只会迟到,而绝对不会缺席,是泡沫就一定会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房子被管制变成了投资品之后,一定会带来非常惨痛的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