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通,沟通成本高
-
农村的集市是为了降低大家交易的信息费用而存在的,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是超市,网络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买个东西太麻烦,卖个东西也麻烦。卖家买家信息不通,沟通成本高。
-
比如你加喂了鸡,你想卖了鸡蛋,买点猪肉吃。如果不熟悉,你找不到需要鸡蛋的人,也不好找到卖猪肉的人。也不是完全找不到,而是代价太大。如果不知道的话,找到可能过去了很长时间,小鸡都孵出来了,还有什么用。
-
同样,对于卖家也是,虽然知道肯定有人需要猪肉,但是世界这么大,真不知道去哪里。如果挨家挨户去买,成本太高,而且猪肉不能长时间存放,说不定跑着跑着就坏了。走街串巷买的东西适合附加值比较高的商品,这样收益才能更多。
集市出现
-
问题已经很明显了,自然会有聪明人想办法,通过集市把有需求的人汇聚在一起,各自解决问题。集市的出现,大家约定好时间地点,到了时间就买家卖家一起去,省去了交易双方互相寻找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信息费用,方便了物品和信息流通。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便利,网络的流行,超市的普及,有不少集市消失了,就算不消失,去的人也不想以前那么多了,而且很多集市都被规划了,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
-
这个集市的约定时间,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地区很有威望的人提出的,现在则由zf指定。一开始人也不多,慢慢口口相传,知名度高了,大家都知道时间了,更多的人来了。这和现在的商场模式差不多。而且显示的集市不像以前那么乱了,以前都是露天,马路边,现在有政府修建的大棚和桌子,可惜今时不同往日,我们都再也回不去了。
-
怀念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赶集,赶会。平时见不到的那么多人,只有在会上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那里赶集是早上,一般多是买菜的,基本每天都有,不过赶会才是最热闹的。赶会习俗是农历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八、十八、二十八,每5天一次会。现在流行外出打工,平时赶会的人少,只是逢年过节才会回到以往热闹的程度。每年春节在老家都会赶会把年货置办了,吃穿用度洋洋都有,各种平时不常见的小吃都出现了。
-
赶会习俗也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了,虽然没有以前人多了,但是只要在家能碰上,我都会再去走一下。买点东西,体验一下讨价还价的魅力。不过像我这种经常在超市买东西的人估计是那些摊贩最喜欢,不会讨价还价,只要喜欢,直接带走。但是实际上摊贩给出的价钱,基本都能砍下一半,有的能砍一半多。
最后说到底,时代在发展,新事物终会取代旧事物。
- 曾经的农村的集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人的通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