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初至15世纪初的三百年间,中国发生了根本、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变化,如从战国的分裂混乱到秦汉的中央集权一般翻天覆地,如从南北朝的动荡不安到隋唐的专制统一一般广泛深远。宋、元及明初时期,智知发展,经济形态转变,但同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正如混乱无序的15至17世纪,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一样,中国在兵荒马乱的12至14世纪也在向近世转变。和欧洲一样,在这段历史变迁时期,中国开始关注海事,进行海外扩张。
事实上,从南宋到明初的三百年间,中国人的海上活动和海外活动范围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可以说中国更像是一个海权国家,而非陆权国家。中国海是指中国的海,不管是事实上还是名义上,即毫无异议属于中国海军管辖的领海。中国人在其海军的庇护下对其他国家、地区施加了政治影响,范围东起日本,西达锡兰,北至黄海,南到爪哇海。中国的商人控制了富庶的东亚的贸易,从热带陆地到南海都散布着华人聚居地。
中国人更多的是通过海洋而非陆地进行对外贸易和拓荒,外国人和新观念大部分也是通过海路进入中国。因此,研究中国海事活动的历史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发展一样有重要价值。这种研究展现了过去数百年重大事件的时代背景,给出了16世纪至今中国人如此应对西方人的解释,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与东方其他国家的联系,明白今天东南亚数量众多的华人根在何处。
奇怪的是,大多数学者对如此重要的一段中国历史毫无兴趣。过去,很多传统史学流派的中国历史学家不屑撰写有关中国海洋的历史。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如今的中国来判断过去的中国,不愿承认中国曾经也是海上强国。还有一些人主观地认为,欧洲人16世纪敲开中国大门之后,或是19世纪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中国才与世界其他国家发生海上联系。
当今的历史学家逐渐认识到海洋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通过海洋对其邻国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已经出现了大量中国、日本和美国学者的文章,开始阐释中国的海洋史。但研究表明关于中国海洋史本身的专著少之又少。本书旨在为填补中国历史中海洋发展部分的研究空白抛砖引玉。研究中国海洋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本书只进行了简短的介绍,且中国海洋史时间跨度很大,主题不胜枚举,所以笔者也只能遗憾地选取相对较短的一个时期进行研究。
过去八百年的中国海洋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27年开始至1450年,这一阶段中国拥有强大的水师,积极地进行海外扩张。书中后面的章节只讲述了这一阶段的部分历史,关注中国在1127年到1368年间崛起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海洋大国的历程。现存有很多史料是关于明初水师的辉煌成就,当时中国的水师力量发展到了极致。第二阶段从1517年开始到1840年结束,这一阶段中国对东亚的海上国家及西方国家主要采取了防御保守的战略。
在12至15世纪中国发展成海上强国的这段历史中,唱主角的是南宋、元及明初的水师及其在东亚海域的表现。和其他国家的海军一样,中国的水师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也要应对突发的国内政治,处理国际关系。在水师参与的战争中,有些完全是海战,有些则是水陆作战——海上行动与陆地行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说明背景并使水师活动的论述有一定的连贯性,书中会讨论到政治事件和国际关系,陆地上的军事行动等。按理,内河战争本不应属本书的讨论范围,但书中对此还是做了一定的研究,因为南宋、元、明朝的水师都曾在长江作战。内河临江的战争对海上力量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书中还有几个部分会讲到贸易和拓荒,这也是推动海权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成为海权国家并不仅指拥有战舰,因此海权的历史也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历史上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战争和冒险进取的航海活动,但最伟大的事件是一个民族在海上的开拓。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可能还有些并不引人注目的方面,但它们同样是构成海洋史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位著名的海军史学家曾如此描述海洋史:
它不应只是杂乱无章的叙事,研究的目的是说明海洋对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它应该阐明是什么样的自然和经济因素让我们的祖先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怎样利用海军来为国家政策服务……海军史和军事史的相互关系,国内政治对海军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作用),海军的民间及官方历史都应在研究范围内。
在编写中国海权历史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上述对海洋史的广义阐释,书中并不只是记录所谓“传统历史学的片段式的事件”,而是试图研究形成这一阶段的地理、政治、经济及社会因素。本书也会追溯历史发展的模式,中国海上扩张的本质与范围,以及中国作为海上强国的兴衰。最后,本书还力图证明宋、元及明初时中国海上活动对之后中国和东亚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