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关于死亡的教育的确是少之又少。这和我们始终受传统文化熏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我们小时候给老人祝寿时都会说: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等等。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死亡是个忌讳的词。甚至有的人会“谈死色变”,并加上一句:‘别说那么不吉利的话’。但是我觉得在当今这个时代,个体的价值观是需要建立在了解死亡,淡然死亡,接受死亡这么个过程之上的。如果我们都有这个意识,那么许多小烦恼甚至大矛盾就会被轻松化解。
死亡计时器,你有吗?就个人观点,我讲人类划分为三种人,一类是热情开朗喜交朋好友型,一类咋和它相反,为内向型,就这两类人帮大家更好理解为什么要拥有正确面对死亡这一认识。
随着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越来越饱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能力来完成相应的任务,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就会增加,人情的冷暖就会被放大,幸福感就会降低。但是如果我们拥有了死亡计时器,我们就会有一个提前意识,即在死亡计时器响之前,在我还没死的时候,我要做我喜欢做的,我不能白活一遭。
那么第一类人,开朗型。此类人往往以四海为家,到哪都有朋友,他们热爱交友,热情好客。“上哪去啊,大爷!”“王大娘,打麻将去啊,今天能赢多少啊?”,他们大概都伴随着这类词而出场。这种话听起来是不特亲近,按理说人缘应不错。但是某一天,隔壁搬进来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说来奇怪,无论他怎么热情的和年轻人唠家常拉近关系,年轻人总是不冷不热的,后来干脆躲着他走路。
那么我们这个热情好客的朋友就会很苦恼,也许他会觉得是我还不够热情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原来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于是他每日不开心,感觉自己的价值遭到了否定。
这时候如果他手里有一个死亡计时器,他有这么一个死亡意识,他知道如果把时间浪费在每日纠结自己价值观是否错误,那么自己就会少一点时间去享受和朋友聊天的快乐时光,他就会知道死亡离自己很近,也许明天我就挂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当下而给自己找没趣呢?又怎么会被这个年轻人所扰,每日不开心呢?
死亡计时器,你有吗?那么这个年轻人代表的就是包括我在内的内向型人。内向也分两种人,一种为真内向,这种我们不提,因为他们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不会有太多的无价值的烦恼。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假内向型,即外表内向内心火热的人。我们其实很想融入到一个集体,只是苦于语言表达能力,幽默度或者长相有所欠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讨好每一个肯与我们交谈的人,因为知道来之不易。同时也形成敏感的性格,看到其他人所谓的不开心,就会联想是不是自己的错,会觉得愧疚,会放下身段讨好这个人(现在想想真是傻x).导致的结果就是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的感觉真是太可怕了,被人踩在脚底下却无力翻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如果我们从小就有人必死,且死亡离我们不远这种认知,我们就会意识到如果再浪费时间,我们就离死亡近了一步,而那些对我们施加语言暴力行为暴力的人,他们还好好活着,后悔的是自己。我们要做的是珍惜当下,丰富自己,腹黑的伙伴找机会报复回来,小可爱们就可以开开心心好好活着,对纠结说再见
死亡计时器,你有吗?啰嗦了这么多,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时空观念,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对未来有一个期许
试想一下,你在这被烦恼困扰时,伤害你的人,都不知道在哪里逍遥自在,又是何必呢?
最后用一句话结语,慢慢的就会发现,许多事情在我们这不过是一笑了之,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又怎会让这种小事成为绊倒正在为自己而活的我们呢?
高三生,备考时期,用文字表达内心,让你明白我的心❤
网友评论